•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分级基金产品又迎新军
    台湾样本(三)
    追美女
    还不如追金钱
    博时八基金齐派“红包”
    大成系四基金集体分红
    鹏华基金全力打造乐富专家品牌
    十二年磨一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台湾样本(三)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银华基金
      ■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

      台湾样本(三)

      ⊙银华基金

      

      经历了一轮暴风骤雨般的“封转开”事件后,台湾基金行业步入稳步上升期。

      1997年起,台湾当局对外资机构及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申请实现全面开放,当年3月,友邦投资信托公司成立,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家完全由外资100%持股的投信公司。2000年6月,曾是“四大”之一的光华投信由荷银资产100%收购,成为岛内第一家被外资并购的本岛投信公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台湾10大基金公司有6家被外资收购。

      台湾当局对QDII基金发展一直采取非常积极的态度。1987年,台湾地区外汇管制取消,QDII基金自此步入加速发展通道。截至1993年底,台湾地区的QDII基金达253种,是台湾本土基金的6倍。

      外资金融机构的大量涌入加速了基金行业的发展,同时,两种文化及商业惯例的冲突也使得台湾基金行业经历成长的阵痛。在“封转开”事件中兴风作浪的QFII,此次变为股东再度成为台湾“债券基金”风暴的主角。

      自1996年债券基金井喷以来,台湾债券基金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04年5月底,债券基金规模占比已接近80%,成为最受机构欢迎的基金类型。为了追求更高收益,很多债券基金持有大量流动性较差的结构债,2004年,台湾利率跌到谷底,债券基金产生大量亏损。而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这种亏损面临被暴露的威胁,有关方面怕基金公司把结构债卖掉产生亏损,引起金融风暴,所以要求基金公司股东把亏损吸收过来,而外方股东则力主真实反映投资组合价值。

      2004年7月12日,联合投信宣布将大幅调降旗下三档债券基金净值。仅仅24小时后,公司旗下基金就被疯狂赎回了250亿新台币;48小时后,公司被迫向富邦集团等同业洽询是否愿意接手;恐惧从联合投信蔓延到其他公司,中华汽车率先赎回数十亿元债券基金,证券龙头元大证券更在7月16日一口气赎回70余亿元;72小时后,台湾债市爆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赎回行动,单日债券基金失血1000亿元,一周内合计赎回达2000亿元。

      事后,为防范债券型基金流动性风险,监管部门采取七道防线加以应对,并推动三评制度与修正审核准则,增加透明度,以达到长期整顿债券型基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