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管理通胀预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2010年:内需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
    上证龙头企业等新指数即将发布
    中证两岸三地500指数今日正式发布
    华夏基金回应新产品发行受限:以良好回报赢得管理规模可持续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管理通胀预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乐嘉春
      □作者 苑德军

      作者系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

      高级经济学家

      博士生导师

      做好管理通胀预期工作,这是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对此,我们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调结构与防通胀的关系;二是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资源与能源价格改革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不久前,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主要是基于应对通胀预期的考虑,从中也反映出央行已调整通胀预期,并在管理通胀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确实,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通胀压力在日益增大。例如,菜价在涨,肉价在涨,水、电等能源和资源价格也在涨,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已远远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上涨幅度。

      这使得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胀预期逐步增强。自2009年11月CPI由负转正、物价水平越过正增长的拐点期后,CPI呈现加速上行势头。有专家预测,12月的CPI增幅可能达到1.5%左右。但在笔者看来,今年CPI上涨幅度至少超过4%。其实,通胀已是“山雨欲来”,渐行渐近。

      对此,对即将到来的通胀,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绝不能掉以轻心和盲目乐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其中,管理好通胀预期,不失为防止通胀的重要对策。

      那么,管理通胀预期究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尽管美元贬值是导致通胀预期增强的外部因素,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却很难对美元变动产生实际影响。所以,目前可以做的事情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去影响形成通胀预期的内部因素,弱化通胀压力。对此,我们要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调结构与防通胀”之间的关系。“调结构”的内容较为宽泛,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应该看到,调结构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而且还与防通胀也密切相关。

      以产业结构为例,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抑制产能过剩,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行业发展,这有利于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使有效商品能吸纳更多的货币量,这将壮大反通胀的物质力量,并构建起平衡的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此,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农产品供给,特别是要提高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为稳定食品价格奠定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还必须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在GDP中占比,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服务商品的多层次需求,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促进货币量的有效分流。

      二是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鉴于通胀通常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则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为己任,故货币政策在管理通胀预期的活动中自然要担当起主要角色。但央行也应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

      例如,在信贷投放上,应引导、监督商业银行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与信贷均衡增长的关系,使商业银行能把握好贷款投放的力度与节奏,避免贷款增量的大起大落;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使贷款更多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高科技产业、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及中小企业倾斜,避免贷款“垒大户”和集中度过高产生的风险,从而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增强贷款的效益性。

      考虑到提高利率会使中外利率水平差异过大可能引致“热钱”流入、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仍较高等实际情况,央行的货币调控应审慎使用价格型工具,而应更多采用数量型工具,并强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调控作用。

      但鉴于管理通胀预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项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必须加强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就业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政策调控方向、调控目标上与其他宏观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合力。

      三是要处理好资源与能源价格改革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关系。实现资源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为价格能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能源生产成本,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所必需的。

      故此,加快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出台具体的改革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避免因改革措施出台过于集中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