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市场趋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市场趋势
    趋势依然朦胧 机会更加清晰
    依然主题投资
    三大理由支持大盘上行突破
    多重因素影响 后市方向难明
    震荡中关注三大板块投资机会
    政策主导 资金博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依然主题投资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信建投 周金涛
      ⊙中信建投 周金涛

      

      12月中旬以来的关于风格转换的争辩似乎已经渐渐冷却,因为股指期货的推出都没能完成这样的风格转换,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预期的背景下,金融地产已经失去了基本面预期的支持,从而在尘埃落定之后,资金最后从上述板块的撤出已经没有什么悬念。这一点强化了市场对主题投资的认可,使得以欧美补库和区域化为代表的主题投资已经形成了一致性的预期。主题投资开始有了一些鸡犬升天的味道,这可能也是到了必须甄别真伪的时候。

      如此庞大的存量资金从金融地产撤出后,市场已经显示出些许的无所适从,权宜之计在于,要么继续追逐原有的主题,要么介入已经有一定调整幅度的消费品,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无论如何这些板块的估值都并不便宜,市场寻找热点的热情也可能渐渐成为无源之水,这说明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认为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主题投资的甄别期。

      我们一直认为,作为一季度的基本面来看,海外的库存高峰和国内的削峰填谷式的政策是矛盾的关键,无论是房地产的调控还是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都符合我们对政策属于削峰填谷导向的判断,一季度的政策必然是偏紧的,但是在向好的海外经济与政策偏紧的博弈中,市场必然表现出无趋势的震荡特征,而这种博弈的爆发点,极有可能是伴随着欧美补库高峰的出现和一季度信贷数据的明朗,因此市场的趋势性机会可能还需要等待。现在无趋势的震荡可能到了一个这样的阶段,即在短期补库存趋势明朗后进入了一个中线的模糊期,有两个基本面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是目前欧美补库存周期高峰期阶段中先行而且弹性较大的化工和电子已经有所表现,按照库存周期高峰期的规律,这并非是库存周期高峰期的真正高峰所在,真正的高峰当出现在3月份之后。但是目前有两个基本问题有待确认,首先,就是在化工、电子等出现库存回补预期之后,其后续库存回补强度不能确认,这一点在以往的库存周期中同样存在强弱两种可能,而这个问题的明朗要等待进一步的数据确认,其时点估计在三月份。目前只能从理论上确认库存周期高峰期的存在的必然性,但无法确认强度。与这个同源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库存周期的产业链传导中,不能确认强度就不能确认后续资本品补库存中下一个环节的机械直至最终钢铁的投资价值,从而库存周期可能进入两个高潮之间的过渡期。

      还有一个问题,即关于消费品,我们一直认为,2009年的消费与货币因素和通胀预期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现在看来,汽车为代表的周期消费品的成交量的环比回落已经形成一致性预期,但我们一直认为,环比回落是必然的,只不过需要确认的是环比回落的程度,当新的平稳增长中枢找到后,自然可以确认新的估值中枢。这个问题的明朗估计也要一个季度以上的时间,从而,消费甚至整个中国经济的摇摆在近期是不能避免的,这是市场另一个需要等待的因素。

      上面的描述实际上说明,以补库存为代表的主题可能要渐渐进入休整期,而消费股的价值中枢需要重新确认,这个市场也许会越来越无所适从,从而进入一个热点的休整期。现在看来,相反只有投资领域的问题是确定的,一个是国家出台的诸如三网融合这类政策已经体现出了极强的以投资带动结构转变,且启动民间资助投资的意图,因此,基于结构性调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仍是可以挖掘的领域。与这个同一性质的就是区域城市化问题,我们根据工业化的历史规律反复指出,区域化是不可改变的经济潮流,所以,基于区域化的投资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重要主题所在。2010年下半年库存周期回落后,区域化的推进将是中国显著优于欧美的经济亮点所在,这是我们一再坚持的逻辑,并且我们看好与此相关的新疆、海南以及安徽等区域主题的机会。

      我们对2010年的整体看法都是一种震荡趋势下的主题投资。我们判读补库存主题和消费主题可能进入休整期,并不代表主题投资的终结,只不过这种休整需要下一个明朗的时点而已。而关于区域化以及基于结构改善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在这个休整期中依然前仆后继,成为活跃的市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