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利刃”
⊙记者 叶苗 ○编辑 金苹苹
在程序化交易的小圈子里,既有高人,又有新手。他们将账户交给了程序,程序则在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维根特斯坦”(化名)应该是“机组”里的成功人士了,熟悉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维根特斯坦”自己有一家公司,几台电脑一直在执行他的程序,雇来的几个员工就是帮忙看一下电脑是否断电。而“维根特斯坦”自己一天到晚在全国各地旅游,从不盯盘,其成绩也是稳步上升的。据说,“维根特斯坦”曾是一名国企职工,辞职回家后做起了期货,一度亏损,后来100%使用了程序化交易。做了五年,从10万元到身家近亿,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
邓方则是“机组”里的年轻人。出生于1982年的他,2004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职业期民的生涯。“一开始肯定是亏钱的,不过从2009年6月到现在,我一直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做,基本取得了稳定盈利,虽然没有暴利,但至少不亏钱了。” 不过家在湖南永州的邓方表示,做程序化交易很孤独,身边几乎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邓方说,他的方法是做跨品种套利,其理念就是“如果两品种价差在缩小,就会继续缩小;如果价差扩大,就会继续扩大。”他将自己的这一思路编成了程序,这样可以覆盖到很多期货品种,也避免了因为手动来不及操作而错失机会。“我的这套程序,从2008年12月开始测试,用模拟盘运行了半年,差不多了才真正做实盘。”
而现在已经是一家期货软件公司总经理的陈剑灵,不仅是某程序化交易平台的设计者、推广者,而且是在内地A股、商品期货、恒指期货、日经指数期货等市场上拥有十年程序化交易经验的职业交易员。如今的他,绝大部分的仓位是用自动化的程序在操作,其中一部分做套利,一部分做投机;剩下的一些仓位用来人工操作,以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敏感。
“程序化交易追求的就是不回撤,”陈剑灵说,程序化交易就是回头一看,发现已经赢了不少。对于主观交易而言,考虑的是“我要多少利润”,而程序化交易先考虑的就是风险,“系统”总是先付出,再索取。而且系统是一个“闭环”,从进场到出场,全部都已经安排好了,并且考虑的是多次重复的交易。“想想我们的传统交易,大家往往在买的时候没有想过卖,连完整的一次交易都考虑不周。”
但是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少投资者对于程序化交易还是望而却步。因为确实有许多瓶颈,让普通人难以窥见程序化交易的美丽真容。
首先,是计算机语言的要求。程序化交易者或多或少必须有编程知识,能写指令。其次是英语要求,因为多数复杂的指令都必须用英文编写。其三,投资者的思维要有极强的逻辑性,能将自己的感性经验准确地转化为程序。这些门槛,让程序化交易与多数人产生了距离。
而且,国内市场的短暂历史,也让程序化交易的有效性打了折扣。一套好的程序,必须有多年的数据进行测试,国外测试数据可以拿到50年的历史,而目前中国的历史数据很短,股市的发展与国外不可同日而语,期货的许多新品种才刚刚上市几个月。即便是流动性很好的沪铜,在2004年之前交易量也很小。由于许多程序化交易的系统都参照国外设计,“水土不服”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期货公司已经开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程序化交易的客服,即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投资者,也可以有相应的人员代为编程,或者先使用一些嵌套了程序化交易的软件“练手”。“但是真正做得好的,还是要自己来,”上海中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程序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很多高手往往是半夜突然有灵感,爬起来自己就能写下来。”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让所有投资者都吃到这块蛋糕,国内的期货市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