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2010 1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市场评弹
    有必要多视角评估“世博”商机
    从《阿凡达》
    看中国软实力
    等待政策明朗化
    从券商佣金战到市场经纪业务新格局
    行业报告精选
    最新评级
    个股超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必要多视角评估“世博”商机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万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编辑 李导
      ●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估计有7000万人次,这就等于新造一座新城市,每天人流量达到几十万,对于广义服务业,将带来巨大商机

      ●现在中国正面临调整经济结构,上海更是面对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此时召开世博会,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就会更深远

      ●与奥运会不同之处在于,奥运会不但时间短,而且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也有距离。而世博会则比较“世俗化”,其对社会生活及经济的影响也就能更加持续而深入

      ⊙申万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编辑 李导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现在已进入了倒计时,股市中的“世博题材”也日渐升温,成为时下一大热点。但是,对于“世博题材”,市场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分歧,所以,对于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看来还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世博市场经济价值或远超奥运

      如果大家仅把世博会看作是在2010年举办的一场活动,并且从这个角度来判读其对股市的影响,那么应该说现在世博这个题材已经炒作得很充分了。随着世博会越来越临近,大家开始关注起上海的交通、商贸、旅游和酒店板块,相关股票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而今年伊始,这些板块普遍大幅度走强。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它们现在的市盈率、市净率都已经不低,即便考虑到世博会召开所带来的增量,实际上也已被消化了不少。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认为世博题材已得到了炒作,后续空间有限,似乎也不无道理。实际上一些投资者还牢牢记得北京奥运会,当时奥运概念股也曾经颇为火爆,但到奥运会快开的时候,居然熄火了。这里固然有大环境的因素,但是概念本身的降温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问题是,从特定的时空角度来说,世博会的确就是一场活动。但是,这次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估计有7000万人次(最近更有人估计会有1亿人次)参加,这就不是什么一般的活动,而是一个超级大活动了。也许可以这样设想,它相当于造了一座新城市,每天的人流量达到几十万,并且持续6个月。这将是什么情形呢?对于广义的服务业来说,它将带来多么大的商机啊。问题还在于,世博会后,大量的建筑是留下来的,为其服务的配套设施会转而它用,全新的城市面貌会继续吸引新的来访者,从而大大提升上海的城市吸引力。而这无论是对于建立现代服务业,以及推进金融中心建设也航运中心建设,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不但是世博会的想象空间巨大,而且即便世博会闭幕了,还会有“后世博”概念出现。

      

      世博概念比奥运更容易参与

      更具爆发力

      也许,与奥运会不同的就在于,奥运会不但时间短,而且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也有距离。而世博会则比较世俗化,其对社会生活及经济的影响也就能更加持续而深入。因此,审视世博会,不能简单地拿奥运会来作为参照。对于这个题材,应该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譬如说,世博会申办成功后,来上海旅游的人数增长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必然会影响到很多世博概念股票的估值水平。

      世博对刺激经济作用更大 想象空间极大

      此外,最值得关注的还在于,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各国风情与实力的展览,同时也是它们各自的新技术与新生活方式的推广。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污染严重等诸多挑战,大家都在寻找出路,而在某种意义上世博会体现了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最新探索与成果。作为一次广泛的交流,其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对于东道主来说则占据了更多的优势。现在中国正面临调整经济结构,上海更是面对着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在这个时候世博会的召开,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就会更为深远。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次世博会上将大量使用新能源,那么世博会以后新能源的推广是否存在加速的可能呢?而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么相关的新能源产业自然也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显然,这虽说是更为“后世博”的题材了,但毕竟还是具有现实的操作机会的。

      应该说,举办世博会是件大事,它对股市来说,并不只是一个会务活动,而是对地方经济有着强烈的驱动作用,同时更是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某种具有示范价值的引领作用。置身于这样的事件之中,那么,世博题材自然就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关键是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视角来审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