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大智慧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个股点评
  • 7:个股点评
  • 8:大智慧基金
  •  
      2010 1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做空是为了进一步做多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利空传言暴露主力意图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10年01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四大利空传言暴露主力意图

      李志林(忠言)

      为什么去年11—12月份市场还是一片“创新高跨年度行情”的看多声,而元旦后却变成了“1季度没有行情”的看空声?为什么本周四一天内,一下子有四个利空传言(即所谓“一月剩余时间禁发贷款”,所谓“1月21日起调高印花税”,所谓“1月22日(周五)起央行将宣布加息”,所谓“去年保八任务虽然完成,但1月20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是利空”)能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传遍整个市场,造成连续暴跌?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这首先与基金去年第四季度满仓并误判市场有关。当时基金和市场多数投资者一致认为,有创新高跨年度行情,以致仓位高达90%左右。但此梦想被管理层的超常规扩容和突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所打破。于是,就由原先的“先往上做”改为“先往下做”,打出下影线。同时,年终结账离场机构,也需要通过砸石化双雄等大盘股,造成指数暴跌,获取再度进场的机会。而四大利空传言便是“往下做”的最好帮手。

      其次,是基金换仓的需要。原先基金重仓的大多是大盘股,但由于股指期货效应大打折扣和银行股巨额再融资压力,基金只能换仓到中小盘股、高科技股、世博等区域概念股,先做年报行情。而只有靠四大利空传言,才能造成指数和中小盘股一起暴跌,机构才有低位换仓的可能。

      再次,周期性震荡显示了主力的做市商操盘手法。打开日K线图,人们可以发现:9月1日2639点—9月29日2712点—11月2日2923点—11月27日3080点—12月22日3039点—1月23日3062点,这六个底部间隔的时间都是19—22个交易日,即1个月时间。每一个底部都是靠制造利空传言引发暴跌而实现的。这表明,随着基本面的变化、市场流通盘扩大、扩容加快、基金重仓和市场流动性的不足,主力机构无意也无力单边往上做,只能采用做市商的手法,即在箱形区域频繁制造震荡、高抛低吸,以曲线延伸直线,拓展个股收益。

      最后,主力做盘的需要。利空传言最能让市场恐惧,逼投资者交出手中的筹码,减轻仓位,加大空头队伍,降低指数水位,从而使主力能利用1月20日后扩容相对宽松期,抓紧做“春耕”行情。

      市场由去年底一致看“创新高、跨年度”,到今年1月一致认为“上半年没有行情”,这正构成了“冬播春收”的条件。都认为1季度没行情了,行情反而会突然降临。投资者应作好在3050—3250点区间做来回震荡、高抛低吸的准备,主要通过捕捉高科技、高送转、世博等区域热点个股的超大盘涨幅的机会,来实现“春收”的目标。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市场何以对利多麻木对利空敏感?

      桂浩明

      这段时间来,很多投资者感到纳闷:虽然不断有利多消息公布,但市场的反应却很麻木;而对那些利空消息(有些只能说是传闻),却十分敏感。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出现了股市不断下跌的局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利多麻木而对利空敏感的现象呢?

      从那些所谓的利多消息本身来看,可以发现其本身的“分量”是偏轻的,因此很难让投资者激发起强烈的做多热情。譬如说去年年底公布的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征收所得税一事,当时的确不少人将其视为利多,认为这将对个人转让限售股产生抑制作用,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但问题在于,如果持有者真要转让的话,不可能因为要交税而不转让,相反,此举实际上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对个人财产性收入征税开始了。这样一来,消息的利多作用自然也就要打些折扣。因此,其也就很难推动股市的上涨。

      此后不久,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获准试点的消息公布。这无疑是一件大事情,在习惯认识中,这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深入地发现价值以及提升大盘蓝筹股的交易价值。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消息的出台有利于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并且由于其权重作用的因素,还会对股市的上行提供明显的动力。事实上,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高开;但是,随后大盘就开始了下行。为什么?这里有这样一些因素值得考虑:一是提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对于市场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人们对其早有预期,因此此刻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二是由于市场资金有限,而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又是具有做空动能的,因此客观上还导致了部分资金的借此离场。于是,利多消息也就没有带来行情的预期表现。

      那么,市场为什么有对利空很敏感呢?最近央行提高了准备金率,央票利率也出现了连续的上涨,而市场上一直有关于提高印花税的传闻出现。而这些消息与传闻,都导致了股市的明显下跌。初看起来,提高准备金率等并非针对股市,而且因为是首次提高,也不至于对流动性产生太大的实质影响。另外,提高印花税之类,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现在似乎都缺乏实施的可能。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他应该是这样来考虑的,既然是首次提高准备金率,而且在不断提高央票利率,那么实际上是表明了政策出现了拐点,开始趋于紧缩。哪怕是这种紧缩还不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市场是讲预期的,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把利空放大。而且一旦对后市有了看淡的观点,那么哪怕是传闻,也是宁信其有。再说了,提高印花税是某权威人士在权威杂志上提出的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系列建议中的一条,也不能说是都空穴来风。

      一句话,对利多麻木,是因为利多本身的正面效应有限;而对于利空敏感,则是因为对后市产生了偏空的预期。这样一来,在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局面:该涨不涨,甚至是在该涨的时候出现下跌。这与其说是市场对消息面所作出的反应,不如更深入地将其视为是在特殊情况下市场情绪的一种表达,这就是说,此刻很多投资者实际上已经是在看空后市了。尽管现在还有很多分析与评论,喋喋不休地举出了现在应该看多的不少理由,但是至少从市场情绪方面,已经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警示,也就是大家对行情不乐观了。对利多麻木,对利空敏感,只是这种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反过来说,对利多麻木而对利空敏感的状况出现时,人们对行情应该是高度警惕了。(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强冷空气袭来 市场氛围骤变

      文兴

      在前不久的一天晚上,一条消息轻轻地打破了中国资本市场原本的宁静,也改变了几天前还一致看多的氛围。那条消息是: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调高除农信社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政策正式生效。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这涉及到刺激经济措施是维持还是退出,也涉及全球的资本市场。中国经济的动向立即惊动国际资本市场,同样在国内一时间围绕第二天股市议论纷纷。

      记得那天笔者一位好友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对这条消息做小范围的“民意调查”。对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对股市的影响怎么看,有三个选择:1、短期头部;2、中期头部;3、只是震荡。这个调查只是在基金,券商,研究机构,学者和管控大资金的公募私募管理者之中进行,可以说是“含金量”特别高。

      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呢?就是从调查本身来看,对这次存款准备金率调高的举措都没有思想准备。这在股市K线图上也是类似的表示:受冲击的下跌阴线很快就收复了,之后的五天总体都是上升的,可能与多数大资金掌管者的犹豫有关。而之后的大阴线又似乎述说着什么,好在如今的资料也容易回放,查一查就大概知道围绕股市发生什么事情了:三个交易日里大盘急跌150多点,3100点被击穿,市场最大做空力量——煤炭板块、有色板块、中小板近三天整体跌幅分别达到11%、8.3%、8.2%,做空力量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12月份CPI同比上涨1.9%,央票发行利率屡屡上升,担忧非常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是引发市场大跌主要因素,主力刻意营造加息气氛,令投资者谨慎有加。市场上都开始把加息预期作为概念炒作,应该说整个股市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氛围了,就是等待加息,等待消息的明朗。

      那好,我们就看看加息后会怎么样?同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举措的突然性对资本市场冲击来看,即便真的加息,那种有人预期的冲击性早就不大了。就这点来看有人有意营造的做空氛围也不是坏事,股市就是预期实践的场所,有什么预期就会有什么发生,当然如果没有发生,就会变向反面。

      人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气氛下的,只是目前吓人的气氛似乎太过分了吧?(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结构再造蓄新势

      陆水旗(阿琪)

      在内外不利因素交织的情形下,持续涨升一年多的A股正处于一个阶段性战略防御阶段,同时,也正处于“从流动性回归基本面”的结构性调整阶段。近期各种传闻舆论左右着投资者的思维与神经,对此,从整体层面上我们有必要认识的是:

      一,央行仓促提高准备金率、不断提高央票利率、持续公开市场回笼,甚至出现“停贷”传闻,更多原因是“下面太过火,上面很恼火”。由于今年经济形势“上半年好过下半年”已成为各方共识,无论地方经济(财政),还是银行信贷都想“赶早”,在这个“潜规则”下,元旦之后的信贷出现“井喷”,这显然违背了“周期均衡”的宗旨,在监管层面上有必要表明立场与给出信号。此外,2010年货币政策的另一大宗旨是“管理通胀预期”,因去年诸多生产与生活资料涨价已经形成传导,以及同比低基数的原因促使CPI正在快速回升,监管层面上也必要以预先调控的举措来管理市场预期。到目前为止,央行所有的紧缩性举措均是数量型调控,对民间层面上充裕流动性的影响还比较有限。由于历史上还未曾有在通胀显性化(CPI高过一年期银行利率)之前就加息的先例,也需观察美元息口的变化,人们高度关注的加息等价格型调控可能要等到2月份的CPI在3月份公布之后。调控的功能是“空调”,无论是数量型调控还是价格型调控都改变不了今年经济与公司基本面显著好转的形势。

      二,行情的流动性驱动力和政策面的刺激性正在全面弱化,而经济与公司基本面给予行情的支持在不断增强,即行情整体正在从流动性回归基本面。“从流动性回归基本面”意味着行情结构序列的再造已经开始。其中既充满着再造的风险,也蕴涵着再造后的新机会。对此,值得重点关注的有:(1)依赖流动性驱动的题材股和小盘股行情正在进入“牛周期”的尾声,具体操作上尤其要注意小盘股年报行情和题材股兑现的“见光死”风险;(2)基于美元已进入反弹轨道,更由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调结构,并正在采取措施控制投资过热,油气、有色、煤炭、矿产、原材料等具有大宗商品属性的行业股应战略性看空,以防止其价格(价值)回归的风险;(3)现在确定股指期货行情“彻底没戏”为时尚早,结合公司基本面与市场估值水平,今年行情的主要看点仍是目前“利空频频”的金融股。此外,由于2008年基数极低,使得几乎所有房地产股2009年的业绩都有大幅预增,且房地产股2010年业绩在去年就已被早早锁定,行情在经历“调控恐慌”之后,借助于年报素材和通胀受益主题也有了阶段性反弹的机会。金融、地产股是现阶段行情重要的稳定器,也是大势行情再度企稳走强的主动力。

      三,由于行情整体的估值支撑比较厚实,短期行情即使受内外因素影响波段性走弱,也只是“从一个小箱体进入一个大箱体”。并且,在横向“蜗居”近3个月后,经历恐慌性震荡的洗礼,更有利于行情弹性的恢复。现阶段,能给予指数支持的是大盘蓝筹股,风险较大的是前期热炒的题材股和小盘股。(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

      市场对加息是否已过度恐慌

      王利敏

      本周股市连连出现恐慌性暴跌,其原因除了所谓调高印花税等利空传言外,更具有杀伤力的则是加息举措周末推出的传闻。对于可能出现的加息,市场是否过度恐慌了?

      新的一年刚刚开局,加息预期的阴影便不时伴随股市。先是传出新年第一周新增贷款高达6000亿元消息,随之出现了央行大幅提高央票利率的举措,以至1月11日因为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正式获批特大利好导致大盘高开百点当日便一路下滑,收盘几乎被打回原形。当次日股市顽强的收复前一日长阴的大部,大盘有望再度上攻3300点的重要关口,当晚出人意料地传来央行将于本月18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消息,以至周三沪市跳空近70点后持续走低,大跌近百点。由此构成了这一周周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走势。

      如果说,新年以来市场始终是处于消息面极为频繁的氛围中的话,那么本周股市更多的已经处于被谣传包围之中了,本周三的百点长阴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空谣传的“杰作”。一是传言1月份剩余时间银行停止放贷,随后又有有关负责人否认此消息的报道。二是关于对不同银行实行“差别准备金率”的传言,对此银行系统则讳莫如深。三是上周末刚刚否认的双边收取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传言,又一次被多数网站“旧话重提”。四是说本周末将要加息等等。如此真真假假怎不让人人心惶惶?而当日8家创业板新股上市、3家新股发行更让已经恐慌异常的股市更加不安。在周四拉出一根观望的阳十字星后,周五随着周末将“加息无疑”的恐怖氛围中,大盘一度又暴跌百点,靠着午后2点在银行板块的全线拉升下终于强劲反弹,收复3100点大关。尽管如此市场对加息仍然忐忑不安。

      那么,即使加息大盘果真会大幅度下跌吗?笔者以为未必。首先,加息本身说明了宏观经济好转了。既然宏观经济向好,上市公司的业绩将普遍好转,大盘的市盈率大大下降了后,目前仅仅20多倍的市盈率会进一步降低,大盘上行的底气应该更足。其次,既然加息是为了抑制通胀的预期,说明通胀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试问,如果老百姓发现手中的钱处于不断贬值之中,很可能不但不存银行,甚至会加速“存款大搬家”的节奏。再次,如果加息,将会大大有利于银行股,而银行股的上涨对指数的推升作用不容低估。另外,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胀往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在通胀初期,经济往往会发展得更好——所以2006、2007年刚刚推出加息举措的初期,大盘每次都是低开高走。

      因此,如果周末真的出了加息消息,很可能是“靴子落地”,反而引发场外观望资金迅速回流,报复性反弹一触即发。如果没有加息消息,大盘可能在虚惊一场后逐渐企稳。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空释放反而比谣传不断来得更好。(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