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
本报首席编辑
近日市场传言不断,波动加大。综合起来看,股市已进入政策焦虑、变革焦虑和筹码焦虑三重焦虑期。其结果将是一次大洗牌,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为中国股市升级到2.0版本,寻找未来方向。
近日市场传言不断,波动加大,动不动就有上百点的跌幅。什么原因?综合起来看,市场已进入政策焦虑、变革焦虑和筹码焦虑等三重焦虑期。其结果将是一次大洗牌,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为中国股市升级到2.0版本、为不同机构之间的“正规军”作战,开疆辟土,寻找未来方向。
首先,政策焦虑是引发近期股指宽幅振荡的主要原因。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股票交易印花税谣传,再到加息或提前的传言,市场对未来政策走向非常敏感。一些机构几周前还在唱好,现在却悲观起来。其中不乏“墙头草”的困惑,也不乏有心人在精心布局。
那么,宏观政策在变吗?朝哪个方向变呢?从央行近日在公开市场上的动作,以及金融危机爆发15个月后,首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看,特别是物价涨幅已由负转正,综合判断,央行确实有启动“灵活性”与“针对性”工具收缩流动性的味道。但是央行今年的作为与担当将是有限的。
因为有两大因素决定中国今年的经济政策,将是大方向不变、小动作不断。一是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将是今年乃至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这个大方向刚刚确定下来,不会改变。考虑到当前投资已过热,出口和物价反弹加大,因此今年为了扩内需、保消费,增加一些小动作是必然的。
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如果就此彻底改变,那不仅不利于改善内外部环境,还将落把柄于世界,担不起引发世界经济二次衰退的骂名。这就是掣肘中国政策的第二大原因。现在,投资人出现政策焦虑,有基本面原因、有机构布局原因,也有一些“名嘴”为了演讲费来忽悠的原因。这一点要看清楚。
其次,股市自身变革引起的焦虑,是导致市场振荡的直接原因。假如从1990年底算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建至今刚好20年。20年来,市场已经有1.4亿个投资户,25万亿元流通市值,眼下正准备推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产品。也就是说,中国股市正在由1.0版本向2.0升级。此时此刻,出现振荡在所难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20年,中国股市基本上是个单边市,主要投资群体是数以亿计的散户,曾经服务的目标也不是为了投资者和投资市场本身。比如,最初恢复开设股市是为了探索市场经济之路。此后为了国企解困,为国企融资寻找出路。再后为了企业做大做强,如银行股的上市就最为典型。
现在,当股市已经与1亿个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相关,当社保基金等社会稳定力量也介入其中,当保险资金等各类商业投资机构,以及QFII等境外投资者也越来越深地卷入其中,尤其当这个市场的承接能力,以及它的基础和功能都在发生快速变化时,开发衍生品交易、进行版本升级,确实是时候了。
也就是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股市确实需要健全其全部市场功能了。这就是2.0版本和1.0的区别。而这场变革带来的将是什么呢?其他不说,仅从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看,大部分散户只能是观众。而包括QFII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现在要做的是,利用衍生品开拓疆土,打阵地战。此时不振荡,岂不怪哉?
第三重焦虑是筹码焦虑。筹码焦虑现在是各类市场参与者最大、最直接的焦虑,也是导致近期市场加大洗牌力度的主要动力。是抛?是买?抛什么?买什么?对所有投资人来说,都是个问题。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现在都逃不过市场格局大挪移、大变革的煎熬。
由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现有的股票其功能和性质即将发生重大变化。有些股票即将成为股指期货标的物,成为合格投资者在股票和股指期货两个市场上把玩的筹码;有些股票则游离于主流之外,成为非主流投资者角逐的对象。也就是说,从投资群体到投资品,市场将出现明显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当前大多数投资人心理焦虑的利用,调换或清洗筹码、降低持仓成本,正是一些机构目前最想做、最需要采取的博弈手段。尤其是对将来有可能成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股票进行多次洗盘,会是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震荡也就难免了。
然而,不管市场怎么个折腾,有两个因素决定股市震荡不该太过分:一是股市对今年促内需、保消费的责任;二是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表明现在的点位是有关方面认可的平衡点位。一旦打破,那对未来的发展将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