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地产投资
  • 13:中国资本市场第32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15:中国资本市场第32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10 1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多种因素重压 亚太股市全线大跌
    胡锦涛在陕西省考察工作
    今日关注
    累计耗资逾13亿 三峡集团逆市增持长江电力
    从各地两会看政策预期:落实调控措施遏房价
    专业机构的不专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业机构的不专业
    2010年01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剑峰
      号称专业的机构不知道打新股怎么操作,甚至在实践了半年之后仍然出错。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2009年6月,证券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之后,基金、券商、财务公司等专业机构就不断地在网下申购失误名单中出现,涉及标的既有沪市的大盘股,也有深市的中小板股票、创业板公司,尤其刺眼的是,这些机构旗下的出错账户,除了自营、资管、基金之外,甚至包括了号称老百姓养命钱的社保基金。

      也许有人会说,改革后的新股发行是个新事物,刚开始因为对新流程不熟悉,出现一些错误情有可原。但半年之后,2010年以来发行的几个新股中,仍然有基金券商在网下打新中出错,这实在让我等非专业人士无语了。

      券商基金等机构在向投资者推荐自己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说,“我们是专业投资机构,专家理财优势明显,与其劳心劳力地自己投资,不如把钱交给我们管理,轻松赚钱”。这话从理论上讲倒也没错,不过看看个别机构在打新上的不良记录,恐怕投资者对“专业”这两个字要多打几个问号了。即便是一个普通投资者,如果自己去打新的话,也不至于在操作了半年之后仍然出错。而如果再深一步考虑的话,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打新上的失误会不会仅仅是冰山一角?

      有个朋友曾经在美国名校参加过一个MBA的短期培训,第一次上课,教授并没有纵论经济形势、企业管理,而是讲了整整一天的信托责任,说这是商业文化的基石,这让他很感慨,觉得国内对这一点强调得实在是不够。

      同仁堂有著名店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上述机构如果能真正少省点“人工”,多加些“物力”,无论对人对己,都不失为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