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上这个热带岛屿开始,打的就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管是飘着细雨的海口,还是艳阳高照的三亚,我们都没能在哪怕最繁华的街道顺利拦下一辆TAXI。曾经试图在两家五星级酒店里让礼宾部帮忙叫车,但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抱歉地说,海南没有叫车电话,他们也只能等着出租车自己来;而另一位则跑到大街上卖力挥手了许久,为我们现场拦车。
待终于坐上车后,司机开始不停抱怨,说他以为我们要去机场,结果怎么只是汽车站。由于必须获得补偿,很快,他就又捎上了一位外国游客——这当然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待我们和那位乘客同时表达了对双重征费的异议后,他把我们赶下了车。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海南的黑摩的更有职业精神:那位师傅虽然在路程未过半时就要求涨价,但好歹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
游客太多,车辆太少,这无疑是一个卖方市场。
有关部门对此解释:冬天是海南的旅游旺季,打不到车也正常。为什么不增加车辆数目?因为到了淡季他们可能赋闲呀。
因此,这种紧俏,属于“结构性短缺”。
淡旺季的反差的确是个实际风险。但是,这不正是旅游城市的特点么?何况,“海南今年没有淡季”呢。
市场不规范、体制不合理、整改不到位、素质待提高……这些都可以归纳为造成如此混乱形势的理由。
“海南的平均工资是1千多元,但超市里的日用品价格和上海差不多,涨价速度也并没有落在人后。而自从有了国际旅游岛,那些富翁全来炒房,我们看着周边楼盘翻倍往上涨,除了着急,还能怎么办?”一位在海南居民对记者说。
如今的海南是个淘金之地。但淘金者,还暂时限于从岛外蜂拥而至的投资客。本地居民的感觉是,就要被这个飞速旋转的大转盘甩出去了。
一位生在海口,长在三亚的地道海南人告诉记者,本地人的性格是不争。因为这里的环境好,生存压力不大,大部分人都只希望做点小生意。“但现在不是这样了。”她说,“大家眼里看到,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别人暴富的例子,自己却连房子都买不起了,这叫他们怎么不去抓紧一切机会坐地起价、欺客宰客?如果国际旅游岛不能给本岛居民实际的好处,居民为什么要维护这个建设?”
富岛穷民,是海南当局一再表示要规避的情况,但目前看来,这个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7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744元的热带岛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赚一点钱不容易呀!”把我们赶下车前,那个出租司机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