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能源前沿”上周披露的“金太阳工程申报过程藏‘猫腻’、部分申报项目涉嫌造假”一事引发业内极大震动。本报记者近日从业内进一步了解到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更表示,有关部委领导已对此高度关注,并着手开展调查。
据了解,此次金太阳工程项目招标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晶体硅组件每瓦只报9.5元,薄膜电池只报6.5元,比目前业界最低的生产成本还要低20%。
而之所以出现如此离奇的报价,固然有金太阳项目承办方为获取最大利润拼命压价,供应商为取得订单不惜亏本的因素,但不排除一些企业在借机清库存。例如,一些供应商原来组件产品基本出口,但由于质量控制不好,造成相当数量的二级品、次品库存。当国家实施金太阳工程后,这些企业把该工程当作吸纳使用二级品次品的垃圾桶。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企业将质量不合格被国外退货的劣质组件,以次充好、低价卖出。而一些项目公司,只想骗取国家补贴资金,不顾产品质量,更不考虑光伏组件系统25年的使用寿命。
不仅如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存在做标、假标情况。例如,逆变器的工厂供应价一般每瓦在1.9至2元之间,但一些项目上报财政部的招标价却每瓦高达2.9至3元;其他组件、电器、支架、安装费用等,都有超过实际购买价30至40%的高报。目前,使用晶体硅电池组件,系统总成本应在18-19元/瓦之间,但上报的一般高达26至30元/瓦,虚报比例超过50%;薄膜电池组件系统合理成本应16至17元左右,但一些单位上报都在23至25元,也高出实际成本50%以上。而高报的原因无非是想取得更多补贴。
此外,招标中评审机构挂虚名的现象也有发生。据了解,在此次金太阳项目评审中,一些机构尽管有资质,但对光伏项目业务并不熟悉,于是以业主的意见为意见。
“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尤其对一些虚报成本、以次充好的申报项目要严格约束。相信管理层很快会有所动作。”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昨天对本报记者说。
而另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则告诉本报记者,有关部委领导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展开调查,“如果真的发现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贴,则一定会严惩不贷。”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对金太阳项目系统造价补贴规定上限和下限标准,合理给予补贴,不能谁多报就多补贴,这不仅滋生腐败,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和进步。例如,晶硅组件系统总造价可设定在18元/瓦、国家补贴9元,薄膜组件系统总造价在16元/瓦、国家补贴8元。
该人士还建议切实加强对金太阳项目光伏组件和其他配套部件的技术审核和质量检测,尽快确定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制定质量标准,并按标准对组件和重要部件进行检测、检验、验收,让劣质产品无法进入金太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