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特别报道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专业评价规程明确 融资融券试点再迈一步
    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
    中信产业基金公司首只基金募资90亿
    今日关注
    基建仍唱主角 信贷结构调整见效尚待时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建仍唱主角 信贷结构调整见效尚待时日
    2010年0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记者 周鹏峰

      

      基建类贷款或延续去年之势主导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信贷结构调整短期内难见成效。

      一股份制银行总行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称,尽管今年基建规模没有去年大,基建类贷款绝对额相比去年也有收缩,但该行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大部分仍为中长期贷款,且基建类贷款占据新增贷款的比重仍高达60%,比重基本与去年持平。

      另一国有银行某地支行人士也告诉记者,该支行今年1月除了投放了几笔基建类贷款之外,基本没有其他对公贷款的投放。而该支行自1月20日左右也已暂停贷款投放。据该人士称,去年基建类贷款占该支行比重高达70%。

      调结构是今年宏观调控的工作重点,信贷结构调整也成为必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但短时间内,银行显然并没有做好调整结构的充分准备。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也称,调结构年初才提出来,且信贷投放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延续去年的势头,因此他认为,调结构的效果要到6月份左右才能有所体现,而今年该行调结构的方向主要是倾向中小企业。

      建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预计,以期限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仍会占据1月信贷投放比重第一位,而从行业来看,由于其他领域信贷需求不会很大,占据主导地位的仍会是基建,但比重或有所下降。

      不过,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信贷结构调整或更早见成效。另一股份制银行某沿海城市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基建类贷款占该行1月新增贷款比重约为30%,相比去年60%的规模下降不少,而其余70%投向了实体经济。不过他认为,这可能是地域特色,因为作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该地企业状况有所好转。

      但该人士也表示,该地区整个银行业今年1月信贷投放量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一是因为整个大环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大力介入实体经济仍存有风险。与此同时,政府融资平台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银行1月新增贷款则延续了去年虚高的局面。一股份制银行某地分行人士告诉记者,1月中旬之前,该行不少分行由于没有很好的信贷投向,仍以票据融资抢占规模,截至1月14日左右,票据融资占该行1月新增贷款的比重高达50%-60%。不过,目前该行总行已统一要求各地分行出售部分票据。赵庆明认为,今年规模控制总体较严,大规模以票据融资抢占规模的情况在今年应该只是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