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纵横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1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财经海外
    监管新规令奥巴马成众矢之的 美重磅人物缺席回避
    是时候要改变一下了
    复苏预期增强 海外股市大幅反弹
    环球速递
    美联储首度提及“复苏” 加息仍有一段时间
    伯南克去留
    折射联储国会之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伯南克去留折射联储国会之争
    2010年01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梁敏 ○编辑 朱贤佳
      伯南克
      ⊙记者 梁敏 ○编辑 朱贤佳

      

      如果要安慰一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现在的心情,用“好事多磨”这四个字最贴切不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任期将在1月31日届满,奥巴马去年就已经提名他连任,本来一切都应该顺理成章,但最近美国马赛诸塞州参议院改选,席位落入共和党人手中,民主党失去在参议院的绝对控制权,于是共和党籍的议员趁机刁难,称要否决伯南克连任。

      提出否决的议案容易,但找个否决的理由很难,因为伯南克在救市过程中采取的措施确实可圈可点。先来看看日本上世纪90年代应对经济危机时的措施。当时政府意识到流动性短缺会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借贷,于是动用了大量国家财政资源向银行注入流动性。但当时企业为了救助经济把大部分资金用作减债,结果导致大量新增资产无所作为,因为资金根本贷不出去,而原来的资产又因价值下跌而不断缩水,以致政府的救市无功而返。

      显然,伯南克吸取了日本的教训,在救市措施上“双管齐下”:除了直接注资外,伯南克当机立断决定减息,为金融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另一方面,伯南克通过剥离银行的有毒资产来优化其资产负债表。经过一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伯南克的决策是正确的,最近很多华尔街大行公布的大超预期的四季报就可以说明问题。此外,还有另外一个佐证,《时代》杂志将伯南克评为2009年年度风云人物,称其为令美国免于陷入另一场大萧条的功臣。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伯南克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救市措施和成绩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当然,伯南克再有功再能干,也绝非不可替代。尤其是他还留下了“把柄”:放弃一直推崇的盯住通胀目标实施货币政策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以宽松货币政策创造大量流动性,这可能使美国日后陷入恶性通胀。

      不过,通过这次“伯南克连任风波”可以看明白一点,那就是国会与美联储间的矛盾。

      在伯南克带领美联储想方设法对付金融危机的同时,也暴露了美联储的影响力有多大。伯南克由救市策略迅速转为量化宽松政策,完全不用理会国会的意见,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很可能是监察系统风险的最佳机构。由此可知,华盛顿今后恐怕难再任由美联储“任意妄为”,加强监管是必然的。但是政府若强化监管,必然会损害美联储的独立性,并且有左右货币政策之嫌。

      人人皆知央行货币政策还是独立点好,但是奈何现实中独立的界限总是难以划清,一来,联储主席这一职位就属政治任命;二来,独立到像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的位子一坐就是16年,独断独行也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