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财经
  • 9:财经新闻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2010 1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王亚伟:新股扩容不会失血 分批发行集中上市是条路
    赵驹:引入存量发行需考虑完善
    杨东:从战略角度看待新股发行
    上市公司:
    如何看待超募资金所带来的问题
    丁玮:面对不同声音应优化微调
    盛希泰:应严格约束机构投资者行为
    廖理:发行制度可考虑引进基石投资者
    莫泰山:可考虑缩短网下配售股限售期
    李建勇:加强监管超募资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廖理:发行制度可考虑引进基石投资者
    2010年01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李小兵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李小兵

      

      “在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可考虑引进基石投资者,这实际是给公司的基本面、盈利模式、发展前景一个肯定,也是给不确定市场的IPO一个稳定剂。”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在29日举行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建议。

      对此,廖理首先介绍了基石投资者的概念。他表示,香港市场上广泛存在着基石投资者,他们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

      其次,廖理表示,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实际是对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肯定,这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相应地,基石投资者需要承诺购买,且上市后锁定6到12个月。同时,基石投资者不能重复进行申购,特别关键的是基石投资者要在公司的招股书中披露,需要公开一些相关信息。

      因此,廖理建议现行的发行体制可考虑引进基石投资者,因其在引进时将与发行人、保荐机构就发行价格等关键问题进行博弈。这个博弈过程也是对未来市场的一个稳定平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