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雷迪思惠特尼对冲基金公司
历史上积累的经验,在这一次危机和修复的过程中将不再灵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的经济衰退中,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最终都恢复了正常。但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显然不同。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1990年~1994年信贷危机中,虽然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大幅下跌,但是,在低利率的政策刺激下,资本市场上的大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甚至远远超过了银行信贷能力收缩导致的流动性缺口。因此,实际造成的结果是,在1994年的经济危机期间,整个金融系统内的流动性提供并没有真正减少,而更直接导致了,本轮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第一次信贷的真正缩水,由于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的实质性下降,对借贷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们认为,目前看,这一轮危机的去杠杆化进程仍需继续,且还没有到达半程。从资产负债表上看,贷款还有下降空间,去杠杠化仍旧未结束,银行的亏损可能还会暴露,持续时间也将超出预期。另一方面,由于向银行进行借贷的合格客户的数量持续减少,将造成银行信贷业务的成本上升,即必须有更少的客户来分担借贷成本,而这个效应会自我循环和放大。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对从事信贷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现在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些现已出台的涉及信用卡使用者资质、费率等一系列状况的法规,将会继续出台,甚至产生“意外”的后果,比如,更多的消费者额度蒸发,从而导致客户的可借贷能力的进一步萎缩。
另外,从过去20多年的情况看,核心借贷利率处于持续下降过程中,而银行通过放大规模,加快产品生产和周转(主要是发行证券化产品)来提升盈利。这个过程已经进入逆转状态。当那些高度商业化的产品信誉不再的时候,整个相关市场都面临重新定价(风险)的状态,短期冲击也不小。
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的定量的流动性宽松政策已经逐步扣响了撤退的扳机。在过去,那些紧急的临时的流动性提供措施,多半已经“退市”,唯有了MBS的购买计划仍在维持,其规模已经占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1/3。目前看,该项措施问题很大,但按照时间表2010年1季度的退出,将会面临两难。
一方面,美联储的该项措施,本身的目的是通过购买MBS,直接作用债券市场,压低贷款利率,稳定银行盈利,改变资产品持续贬值的方向。从效果看,上述作法也确实起到了作用,自从2008 年11 月,联储宣布该项计划以来,该品种已经上涨了800 个基点。
但同时,从各种情况看,这项措施的退出都是比较敏感的,而且无论采取什么速度,可能都会对市场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原因很简单,在购买MBS 这件事情上,美联储是唯一的玩家,很难找到对手方。而若不能顺利出手,那么当MBS价格再度出现暴跌的话,抵押贷款利率飙升的时候,此前的努力就会被作废。同时,消费者未来的现金流也可能就此受到影响(因为利率上升)。
此外,诸如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美国地方财政的问题,无法解决的。过去10年美国经济增长都依赖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上升,随着金融危机的暴发、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美国各地的地方政难免面临财政紧张,开支项目削减,就业计划也会受到影响,形成更为重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