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版
  • 11:圆桌
  • 12:路演回放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2 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新疆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
    挑战“一致预期”
    融资融券
    第三次全网测试结束
    一年仿真运行 扎实推进筹备工作
    股指期货 箭在弦上
    新疆证监局全力维护辖区证券期货市场稳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挑战“一致预期”
    2010年02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基金经理 苏竞
      汇添富基金经理 苏竞
      当大家还期待新年开门红时,2010年第一个月的市场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短短一个月内,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好像又来了一次“折返跑”。年初几乎一致看多,众多主题投资如火如荼上演,财富效应让人心动眼红。但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调、宏观紧缩预期的逐渐增强,市场迅速从癫狂中冷却,有人甚至提出是不是市场又回到2008年的境况,策略上是否该考虑长期防御了。听罢此言,不禁感叹,如果市场再持续调整一两周的话,这种观点没准就成市场上新的一致预期了。

      说到“一致预期”,业内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逢年末,不管是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还是对行业板块的推荐,只要众多券商预期越一致的东西,那么次年的实际表现往往与预期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近两年才有了“每年投资要先避开券商上年底推荐的年度‘十大金股’”的笑言。

      “一致预期”并非只在券商年度策略会上显山露水。事实上随着近几年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卖方规模急剧扩张,各种各样有关卖方的策略观点、行业判断、个股赢利预测的统计分析产品也越来越多,这类产品会明白告诉投资者什么是目前卖方的“一致预期”。“一致预期”还不仅仅止于此,券商研究机构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通过信函、邮件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统计分析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相关观点,这样一来,有关买方的“一致预期”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市场和投资者面前。

      历经这么多年的投资实践,对于“一致预期”,我有着真切的感受。在最初几年,为了少犯错,往往会担心资产配置与市场偏离度过大,因此对于这类“一致预期”产品都会认真研读揣摩。但在看完之后就常常会质疑自己的资产配置和组合,会不自觉地想这个行业是不是配置得太少?加点吧!那个板块是不是太重?减点吧!之后在某些时点的投资操作上也会自觉不自觉比照“一致预期”。但实践越多,时间越长,随着投资阅历和体会的不断增加,就不断发现盲目跟随“一致预期”的操作弊大于利,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少有能为组合业绩带来正效应,相反倒是让人吃了不少闷亏。

      对于“一致预期”,需取其精华而非全盘接受,投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致预期”可以说是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的一个集中反映,也可视作A股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典型体现。作为基金经理,应该对“一致预期”所折射出的投资者心理预期以及背后的机会与风险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关注,但绝不能以此作为衡量自己投资组合的分数线。对于“一致预期”,某些时候甚至要考虑考虑是不是应该去逆向思维一下。

      当然,从投资方法上讲,跟随“一致预期”操作是一种顺势投资行为,顺势投资在投资实践中也是一种防止过度偏离市场基准的有效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投资方法,都要审时度势,把握好“度”。对“一致预期”的使用也是一样。无论是从人性或者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顺势、从众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面对选择判断时的优先考虑,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证券投资往往是在与人的本能反应,大众情绪做博弈和斗争的过程。事实证明,超额收益往往来自独立思考、前瞻布局,这背后实际就是挑战“一致预期”的逆向思维,现实中,市场上过于一致的预期往往意味着风险的来临。

      在过去的这一个月,市场的变化无常让投资者都有些疲惫不堪的感觉。原先看好的声音也都销声匿迹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都在关注自己的组合如何能抗跌,或者在迷惑A股市场是不是要重现2008年的情况,要不要做长期防御的策略选择。这些看法又在慢慢形成新的相对一致的预期。

      市场供求关系的恶化、政策紧缩预期的冲击,这些导致近期市场持续调整的负面因素已经逐步为大家认同和消化。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在这些悲观因素之外,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证券市场环境和2008年相比差别迥异: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都处于稳定的回升期,而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为众多优质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背景势必会催生出一批成长性超预期的企业涌现于证券市场。作为最贴近市场的投资人,视野中除了关注眼前的负面因素外,更应放眼广阔前景,不拘泥于“一致预期”,通过深入扎实的调研和独立思考,在市场一线和经济的最前沿去发掘成长性超出“一致预期”的投资标的,这才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