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信息披露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人物
  • 13:公司·融资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2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要闻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或早于市场预期
    发改委、财政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收费行为 强制性审计服务将实行政府指导价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出炉
    进出口向好趋势今年有望维持
    三公司主板IPO过会 六公司周五上会
    购进价格指数上扬 通胀压力加大
    联华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购进价格指数上扬 通胀压力加大
    2010年02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婷 ○编辑 梁伟

    行业利润趋于回落的风险也在增加

      ⊙记者 吴婷 ○编辑 梁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分项指数购进价格指数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达到68.5%。有关专家指出,购进价格再次升高,一方面提示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对未来企业利润将继续产生压力。

      

      通胀压力上升

      数据显示,1月份购进价格指数68.5%,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中采咨询于颖表示,通胀已经不再是一种预期,而成为政策和市场必须面对的压力。

      于颖指出,比PPI领先6个月的购进价格早已经预示价格的高歌猛进,从2009年4月以来全国购进价格已经连续10个月高于50%,迟早会传导到消费领域。

      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有15个行业高于60%,有6个行业高达80%以上。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均保持高位,均在70%左右。分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和中间品类企业最高,超过70%;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型企业稍低,但也在60%以上。成本不断提高,加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将使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环境。

      中国物流中心报告指出,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是有增无减。一是由于国家的刺激消费政策和居民对物价上涨的预期,社会需求扩张较快;二是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较为充裕;三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和环境保护更为重视,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对碳排放加征税收是一种趋势,成本压力将进一步上升;四是随着全球经济转好,国际上的输入性通胀因素增加。在这些压力下,加上去年基数较低,预计今年CPI将会继续增长。

      

      恶性通胀可能性小

      事实上目前物价上行趋势已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务院强调要将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今年的中心工作任务之一,有关专家认为,在国家的调控作用下,今年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指出,预计今年我国物价涨幅可能会在3%-5%之间。通货紧缩的风险已经不存在,但是恶性通胀的风险也不是太大。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1、2、3月我国CPI同比增长1.8%、3.2%、3.3%,PPI同比增长2.6%、4.0%、5.3%。

      

      企业利润继续承压

      于颖指出,1月购进价格继续高于新订单,使得企业利润空间环比下降。行业利润趋于回落的风险在加速,从中期来看工业企业生产的利润率也不乐观。

      于颖表示,购进价格的上升,对未来企业利润继续产生压力。从近几期情况来看,前期超量的信贷投入是价格上升的前奏。刺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正在显现。企业成本提高,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环境。

      但是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也指出,企业利润未来的走势仍然值得乐观,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如果企业利润开始持续回升,则意味着经济形势彻底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