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央行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央行票据利率,被市场解读为宏观政策拐点来临,加息随时成为落下来的“另一只靴子”。但我们认为,从通胀预期、私人投资、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频繁调整宏观政策方向,也不应仅把注意力集中在GDP和CPI上,否则会使得来不易的经济复苏前功尽弃。
其实有关部门早在2009年8月就开始担忧宽松的信贷造成的负面影响,但由于经济数据仍位于低位,无法调整政策方向。但1月21日统计局发布了一组证明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增长的数据:其中12月份CPI同比上涨1.9%,高于市场预期的1.4%;当月CPI环比上涨1.0%,通胀压力持续增大。PPI如期转正,同比上涨至1.7%。这时,控制经济过热的隐患和减轻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忧,成为有关部门预期管理的主要目标。
但同时我们不能回避的数字有两个:第一,投资增长放缓: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继续回落至30.5%,低于市场我们预期的31.5%。剔除投资品价格,4季度实际增速27.5%,远低于前3季度37.2%的实际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也略有回落,11月 同比增长28.7%,12月同比增长速度下降至23%。具体而言,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和在建项目总投资增长均有可能继续回落,政府紧锣密鼓出台的紧缩政策有可能使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下降。第二,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从CPI的角度看,季节因素和翘尾因素构成了2009年12月和2010年初较大部分的通胀来源。而从PPI的角度看,预计PPI将快速攀升,1月份就可能一举超越CPI,使得CPI与PPI剪刀差由正转负。这将使下游企业(消费品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幅度超过销售价格涨幅,因而挤压其利润率,进而下游企业的私人投资将进一步减少,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2009年全年货币供应量同样处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从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三个角度来考察,由于企业利润增速的预期较低,资金没有明显回流实体经济。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13.2万亿明显高于贷款增加额9.6万亿,这说明有可能企业贷款后,部分资金再次回流到银行体系,使得经济体中一部分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其次,2009年中,国家出台了诸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并新增贷款9.6万亿,但由于实体经济中利润增速仍然较低,资金较快流入了资本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股市和楼市。(下转A2)
(作者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