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2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制造业如何挣脱“夹缝”
    人民币汇率:今年注定多事之秋
    推动金融资源要素
    向农村配置
    古画登上亿元台阶
    给奥巴马看点颜色
    靠深度市场化破除两难困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给奥巴马看点颜色
    2010年02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袁晓明
      袁晓明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罗斯福总统就开始追求“所有人都享有医疗保险”的理想,可直到奥巴马在2009年正式就任美国总统,60多年过去了,如今,美国仍有4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所有人都享有医疗保险”仍然还是梦想,是奥巴马竞选期间的重要许诺。

      毫不夸张地说,一年前,奥巴马入主白宫时,民主党在美国政坛的势力几乎是达到了顶峰,国会参、众两院的领导权都交在了民主党的手里,尤其是参议院的100个席位,60个席位属于民主党的阵营。按政治术语来说,60个席位是“超级多数”,即便所有共和党人拒绝投票,民主党也能以60个席位的“超级多数”通过法案,比如医疗改革法案。想来,对于奥巴马以及民主党来说,他们应该是对票数做了简单统计的,他们认为,仗着民主党在美国政坛的绝对优势,实现“所有人都享有医疗保险”等政治梦想,2009年是最好时机。

      但是,奥巴马以及国会民主党领导层没有想到的是,掌管了白宫,又有了国会“超级多数”的政治权力,并不能保证民主党在2009年就有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多数”执政。相比之下,在2000年、2004年,布什政府执政时,共和党在国会并没有当今民主党那么大的优势,但布什政府却在执政第一年通过了多项法案,而奥巴马政府以及民主党领导的国会在2009年收获甚少,尤其是在医疗保险法案方面。奥巴马原计划在2009年夏天就能签署医疗改革法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主党全力推销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完全可能会夭折于摇篮之中。

      为什么民主党在白宫、国会山大权在握,却不能在通过医疗保险法案上如愿以偿?

      没错,国会山上的共和党人铁了心反对民主党版本的医疗改革法案,但他们的反对票,并不足以阻止民主党通过医疗改革法案。事实上,2009年内,国会众议院、参议院分别通过民主党版本的医疗改革法案,只是参、众两院是两个不同的法案,这两个法案必须合并,才能送到奥巴马那里去签署,正是这样的合并,才出了麻烦。

      从过去美国政坛的历史来看,在两党势力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两党可以通过选票进行政治斗争,如果一党掌管白宫,另一党控制国会山,更可以通过国会与白宫的相互制约求得平衡。里根年代,民主党控制了国会,两党在斗争中相互制约,克林顿政府时期,共和党控制了国会,也并非是一党大权在握,克林顿政府与国会有了不少交易与让步。2009年,共和党实力一落千丈,难以对民主党有所制约。2008年的大选后,美国政坛权力大转移,使一个党派几乎达到了垄断的程度,那的确是选民一个比较大的冒险,但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反对党失去制约,一党大有“独裁”倾向时,选民就开始挺身而出,通过民意调查、与国会的通讯联络、游行示威等等方式来表达对民主党一党执政的不满,而过去3个月的几次选举,就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了民意对民主党权力的直接反抗。

      2009年11月,新泽西选民把共和党人推上州长的职位,弗吉尼亚州也选出了共和党人的州长,而在一年前,奥巴马在这两个州都以获得大比分胜出。选举后的调查发现,许多选民就是要通过州长选举把民意送到华盛顿。2010年1月19日,民主党的老巢麻省举行参议员的补选(填补去世的肯尼迪的参议员席位,肯尼迪在这个席位上坐了47年),选举结果,居然是共和党人布朗获利。这将把共和党在参议院的席位提高到41个,从而结束民主党的60个席位的“超级多数”, 民主党在合并参、众两院医疗改革法案时,就不能以60票的“超级多数”强行通过了。

      布朗的竞选许诺,就是要选民把他送到华盛顿,去反对民主党的医疗改革法案。而麻省的众多选民目标也非常明确,投布朗选票的多数选民,并非共和党人,因为麻省只有12%的选民注册为共和党。所以,布朗此次获胜,被称为美国政坛的一次强烈地震,把选民对民主党政权的反抗表达到极致。

      选举结束后,众多民主党人表示,奥巴马政府以及国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必须改变方向,不能强行通过医疗改革法案了,否则的话,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上也许会输得一败涂地。连在麻省民主党都输掉了,在其他州,又能有多少把握呢?许多面临选举的民主党参议员、众议员,不得不为自己是否失业而担心了。

      可以说,奥巴马执政的一年,正是民主党政权与美国选民民意斗争的一年。在政府权力VS民意过程中,哪怕民主党在白宫、国会大权在握,最终还是民意获得了胜利。    

      (作者系高级管理咨询顾问,现居美国达拉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