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有一位银行家,毅然放弃了在投行的高级职位和丰厚奖金,在达沃斯附近自己经营起一家豪华滑雪板厂。打打电话便可以影响市场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曾经令他沉迷,但如今他发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更加踏实。
就在这位银行家如今工厂所在的同一个地方,上周有另一群银行家刚刚从这里离开。他们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饱受各方的指责和施压。本以为达沃斯年会的结束也可以令他们松一口气离开这片是非之地,但这些银行家失算了。“在全球层面实施金融监管达成共识”这一年会成果告诉他们,这场“猫抓老鼠”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由于此前民主党候选人在美参议院选举中的落败,总统奥巴马和民主党国会议员为讨好选民,力挺美联储前主席伏克尔回归70年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构想。民主党人想借着打击这些民众普遍憎恨的华尔街肥佬们,为下一次大选前的捞取政绩。
在压力面前,高盛、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巨头是不是得考虑分家或重组?美林和贝尔斯登会不会重获新生?这些金融机构的银行家们似乎对于脱身这件事毫无头绪。
在这些名单中,高盛已经因为早一步创造了史上新高的利润而引火上身。该公司去年净利增至134亿美元,而在截至去年11月的2008财年却只有23亿美元。对于高盛来说,不管它如何降低薪酬占营收比重,力图争取一点公关成绩,都将无济于事。
因为,愤怒的社会大众仍只看到高盛去年共付给员工162亿美元,这对一个失业率达到10%的经济体而言,可是一个大数目!而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芬将获得的1亿美元红利就更令人吒舌。可惜的是,高盛依然不断在放弃与大众握手言欢的机会。日前在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公听会上,布兰克芬在众目睽睽之下为自己公司高调辩护。总统奥巴马口中“高涨的获利,可耻的奖金”俨然已经变成为高盛定制的标签。
高盛该怎么办?恐怕只有一种可能:分拆部分事业,不管是避险基金、私募基金、资产管理事业。
不错,公司的事业确实错综复杂,难以割舍。但面对管理层咄咄逼人的监管决心,这些金融业的巨头们如果还想着要从这场旷世监管中脱身,或许只有把高利润高风险部门乖乖分拆——将存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业务与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划分开来,并且自觉放弃风险交易的肥肉似乎是眼前最现实、也是仅有的答案。
再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位银行家身上,他选择放弃金融业的理由是,身在一个以金钱衡量一切的行业中,自己就像机械化养鸡场中的一只鸡,没有情感,甚至差点丧失基本的市场道德观。他说:“那种感觉真是太糟糕。”所以,为了那些信任你公司而买了股票的投资者,也为了给监管层和自己减少点麻烦,过上像滑雪板老板那样平静的生活,拆分无疑摆在银行家面前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