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F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纵横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2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区域热权重冷 沪指3000点得而复失
    借股指期货炒蓝筹股不容易
    每日关注
    新股破发有望倒逼一级市场定价更加合理
    震荡稳固
    等待机会来临
    震荡探底有效 春季攻势即将展开
    股指期货 箭在弦上
    cnstock
    二重重装涨停 次新股集体活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借股指期货炒蓝筹股不容易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迅雷 ○主持 于勇
      李迅雷
      ⊙李迅雷 ○主持 于勇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终于可以开设了,这无疑是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的一件好事。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和商品期货基本类似,即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此外,还有提供卖空机制,替代股票买卖、实现资产配置及投资套利等功能。

      正因为股指期货有这么多的功能,故可以吸引不同需求者的参与,因此,作为已经成为股民的投资者,自然希望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使自己分享其中的利益。比如,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不管是沪深300,还是上证50加深圳40,主要由大盘蓝筹股构成。而这些股票目前的估值水平又是相对比较低,机构是否会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来收集这些“筹码”,以赢得在股指期货套利方面的主动权呢?股指期货是否会像权证一样火爆,从而使A股市场引发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这些都成为中国这样一个极富有投机性新兴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悬念。由于已经有太多的案例来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是可以把中介机构所赋予的交易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但又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又是被高度监管,且其监管的力度和控制力又是其他市场所望尘莫及的,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是否会遇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其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确实难以定论。

      一个可以参照的案例是国债期货,国债期货在16年前就推出了,当时也正逢中国金融制度改革,人民银行在上海设立公开市场操作室,国债期货的功能被提高到促进中国财政和金融市场化发展的高度。但从现实性的角度看,似乎又与当初的通胀高企、国企亏损而国债发行不畅有关,显然,国债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刺激投资者的国债的需求。但国债期货开始推出时,投资者参与热情很低,而交易所为了活跃市场则不遗余力地撮合机构投资者参与。最终导致国债期货交易被长期暂停的不是327事件,而是327事件之后机构和个人参与者的全体疯狂,导致所谓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消失殆尽。

      如今推出股指期货,我认为也有现实性的一面。那就是有关部门迫切希望在去年9.5万亿的新增贷款之后,改变我国的融资结构,因为9.5万亿中至少有一半变成了地方政府的负债,这是对未来中国银行体系的巨大威胁。而通过股权融资不仅能相对降低信贷融资的过高比重,而且可以吸纳过剩的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与当年国债期货的推出,从时点上看,都带有资本市场为经济是服务和解决眼前困难的现实性。但监管方看,其角色决定它是风险厌恶型的,且交易所也早已从国债期货时代从属于地方,变为监管部门的下属机构了,它们的创新主动性应该弱于独立的交易所,而保证不出事成为其最大的任务 。

      50万的开户起点以及其他种种限制,实属全球少见,与韩国将期货合约拆小以吸引散户参与是完全相反的做法。所以,股指期货不像当初推出的国债期货,后者的推出极大触发了国债价格的上涨。而股指期货从长远看是不应该影响股价走势的,即便从短期看,在高度监管之下,对市场趋势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但是否会影响到如大小盘股目前的估值反差等市场结构呢?从长远看,即便没有股指期货的推出,小盘股的价格泡沫现象也应该消退。从历史看,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的强弱转换一般是每隔三个月或六个月,本次小盘股的走强持续时间已经超过六个月了。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会加快估值结构的转变,但由于大盘股已基本实现全流通,其规模不是谁能左右。尽管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大盘股估值水平的合理回归将是有利的,但对于是否能出现借股指期货来炒作一把大盘股的行情,恐怕没那么容易。

      (作者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