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路演回放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2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整体利率水平从历史看呈下降态势
    对希腊国债
    应有清醒认识
    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速仍需保持适当水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速仍需保持适当水平
    2010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今年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信贷增长不宜对经济趋势构成不良预期。而外汇占款的变化也将使今年的货币供应仍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应该在8万亿左右,不会超过9万亿,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约20%,M2增长19%,M1增长22%左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今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对信贷拉动作用依然较大、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中长期贷款趋稳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但受货币政策趋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和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信贷增速将趋于平稳。而受信贷增长保持平稳和外汇占款增加较多的影响,货币供应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去年货币信贷结构出现新变化

      去年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货币信贷增速空前。2009年12月末,M2和M1分别同比增长27.68%和32.35%,增速比上年末分别提高9.86和23.2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74%,比上年末提高12.98个百分点。2009年全年共新增贷款9.59万亿元,是上年的近2倍,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

      货币信贷高速增长一是得益于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带动;二是在低息差环境下为保证盈利,商业银行“以量补价”;三是房市、车市回暖带动个人贷款增加。此外,2008年因为信贷规模控制而受到压抑的信贷需求在2009年初集中释放也是重要原因。

      货币信贷结构在2009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一是M1同比增速超过M2,倒“剪刀差”再次形成。2009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持续回升、资产市场回暖的影响,企业持有活期存款意愿不断增强。受此影响,M1同比增速一路攀升,从9月份开始超过M2,“倒剪刀差”再次形成。但同时M1快速增长也给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带来快速上涨的压力,经济过热的风险不容忽视。

      二是中长期贷款占比稳步提高,新增票据融资前多后少。在银行加大对大型基建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和房市回暖带动个人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快的情况下,2009年中长期余额占比从年初的51.1%上升到年末的55.6%。新增票据融资则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季度,受贴现利率走低、企业票据融资意愿增强等因素的影响,1季度票据融资猛增1.48万亿元。随着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以提升资产收益,票据融资开始下降,下半年则连续数月出现了负增长。

      三是定期存款增速放慢,存款呈现活期化。随着股市持续回暖、经济逐步回升,居民投资热情随之升温、企业经营活动增加。受此影响,持续了一年多的存款定期化趋势有所改变。12月末,定期存款余额占比较年初降低了2.4个百分点,而活期存款占比则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存款活期化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银行净息差。

      去年货币信贷运行还留下了三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M2同比增速超过名义GDP增速15个百分点以上,流动性非常充裕;二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外汇贷款快速增长,外汇存款增速显著放缓。截至12月末,外汇贷存比高达182%,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三是受我国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加息预期的影响,新增外汇占款有逐步增加态势,境外资金流入过多的风险不容忽视。

      

      今年信贷增速将有所回落,但新增贷款绝对量不低

      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今年的信贷增长将较为平稳,预计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8万亿左右,不会超过9万亿,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约20%。

      1、今年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不低。从需求来看,今年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依然较大,历史比较仍属较高水平。

      第一,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新增信贷的需求依然较大。在2008年底公布的1.18万亿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中,2010年约安排5885亿元,比2009年还高出了1000亿元左右。按照1(预算内资金):3(国内贷款)的系数计算,如果新增中央投资全部按期投放,就将拉动2010年配套贷款新增近2万亿元。再考虑原有的中央投资计划,则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从更大的口径看,在中央投资继续下放、今年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以及出口恢复带动民间投资增速加快的情况下,预计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大的规模,增量和增速可能分别在24万亿元和25%左右。按照目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17%的占比估算,将带动4万亿元左右的新增贷款需求。

      第二,以按揭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中长期贷款需求将保持平稳。去年末中央及部分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监管部门也重申房贷规定。我们认为,这些措施主要针对房地产投机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以按揭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中长期贷款需求也将保持一定规模。

      去年个人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个人按揭贷款)增加1.7万亿元,余额增长超过40%。今年在房地产市场较为平稳以及信贷趋紧可能导致银行优先支持企业客户的情况下,预计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将回落到25%左右,新增约1.4万元。

      此外,其他推动贷款需求增长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受购车优惠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的刺激作用,车市保持繁荣将进一步带动个人贷款需求的增加;2009年出台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调整规划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贷款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2010年物价涨幅扩大,购买同样的投资品需要更多资金,也要求增加名义信贷需求。

      2、今年银行信贷供给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从供给来看,银行信贷投放将会面临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存贷比较高以及强化资本充足率管理等制约因素。

      我们认为,尽管货币政策趋紧,但不会迅速、大幅收紧。而且,假设今年贷款增长20%(新增贷款8万亿)、存款增长15%,则今年末存贷比约为69.8%,并未超过监管标准,存贷比也不会对银行放贷能力形成较大制约。

      但资本充足率可能对部分银行的信贷投放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去年信贷大幅增长导致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部分银行甚至逼近监管红线。加上监管部门不断强化资本充足监管,如果不能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及时补充资本,今年部分银行信贷投放将面临一定资本金缺口,影响信贷投放。

      3、信贷增速较之2009年有明显回落。这一是因为2010年物价上涨加速、资产价格可能加快上涨,货币政策趋紧,央行很可能会通过发行定向央票、小幅调高准备金率等方式来调节资金供求,受此影响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二是在经历去年的高速增长后,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安全”,严控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将高位回落,贷款增速也会相应降低;三是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将重点转向促进消费、改善民生上来,与扩大投资相比,其对银行贷款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四是今年票据融资可能低速增长、甚至继续出现负增长;五是随着股票市场繁荣带来的IPO增加、债券市场扩容,直接融资提速将会对银行贷款产生显著替代作用。

      此外,从去年7月份开始,银监会陆续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监管新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贷款能够按照指定用途进行投放,防止贷款被挪用,从而有助于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但同时监管新规所体现的协议承诺、实贷实付、贷放分控等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贷需求。

      4、今年信贷结构将有所优化。在盈利情景看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大的情况下,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有望加快增长;继续受政府主导投资项目和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中长期贷款需求增长的带动,中长期贷款继续将保持较快增势,而票据融资占比有望继续下降。随着监管部门合理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的信贷支持,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信贷的行业结构也将随之进一步优化。

      

      受外部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今年货币供应仍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除信贷增加较多有利于货币扩张外,外汇占款的运行变化也有利于货币供应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0年M2增长19%,M1增长22%左右。

      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被视为外部流动性输入。在外汇占款规模较小、变化不大的时候,其变化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外汇占款不断攀升且波动较大时,其变化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则不能忽视。

      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回笼资金7.2万亿,在此期间外汇占款增加了16.8万亿,对冲比例为42%,不到一半。该期间净新增外汇占款(剔除对冲后的新增外汇占款)占同期新增广义货币的比重为22%,有些年份甚至超过40%。外汇占款在广义货币供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今年,受外贸顺差增加、FDI流入加快和“热钱”流入增多的影响,外汇占款将成为今年货币增长的重要来源。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外部需求回升,今年我国出口将有所恢复,贸易顺差增加;而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也将导致实际利用外资走出负增长并持续回升;更为重要的是,受预期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以及加息预期的影响,2010年“热钱”流入压力进一步增大。

      实证分析也表明,2005年7月汇改后,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程度明显提高,很可能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国际游资流入增多,从而引起外汇占款增加较多。因此,2010年外汇占款将成为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信贷扩张通过存款创造成为国内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也体现在货币乘数的提高上。2009年以来信贷大幅增长,货币乘数也进入上升通道。截至2009年10月末,广义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乘数分别为4.6和1.6,较2008年末分别提高了0.87和0.33。2010年,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也意味着货币乘数将保持上升态势,有利于货币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