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月初一两天有钱放,且基本投向地方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一国有银行某地支行人士以此形容该行在额度控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的紧张局面。
据他称,月初各支行均在抢规模,如果月初头一两天没有抢到信贷额度,那剩下的贷款需求基本只能等到下个月。
按该人士的说法,别说中小企业,一个母公司资产规模在万亿,且自身拥有几千亿资产的某公司原本想在该支行做几百万元票据贴现也被拒绝,原因就在额度受限,现在该行已经不做票据贴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资产规模的公司,原本都是银行追捧的优质客户。
截至目前,该支行今年新增的投放额度为6-7亿,且主要投给了当地重点的市政项目。而由于额度的短缺,甚至一些在建的高速公路项目,都很难得到信贷支持,其他企业的资金需求在该支行则基本得不到满足。
该人士说,目前对存量项目,即在建项目,省分行没有明确文件要求要给予信贷资金保证,而去年还明确提出要保存量。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如果未来通胀上升,这类问题会体现得更明显。也即,如果通胀上升到让宏观部门难以容忍的地步,监管当局随时都可能“违约”,连全年7.5万亿的新增信贷额度都有可能难以保证,那么在建项目获得贷款难度增大的问题会更凸显。
而今年监管层倡导的信贷均衡投放在鲁政委看来,即意味着未来通胀低风险大幅下降,但烂尾项目风险则更高,因为一旦通胀上升明显,监管层就会有更多的信贷管控空间,在建项目得到的资金会更少。反之,允许银行在一季度大幅投放,即非均衡的信贷投放,则通胀风险加大,但烂尾风险则减少。
为确保在建项目等大客户的资金需求,银行只能以多种方式挪腾信贷空间。除了“卖贷款”给其他小型商业银行,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该支行为空出额度,主动动员一批客户归还去年的贷款,以空出额度满足大客户的需求,
“中小客户只能可做可不做。”该人士无奈地称,目前行里已下通知,即支行1季度放贷都需要到省行审批,这意味着,中小客户得到贷款的难度加大,而其之前的一个中小企业客户贷款申请已经上报审批了十多天,仍无回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如果为了防止通胀过于严格地控制信贷,银行为了防止已经发放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自然集中把经过严厉控制之后的贷款投放到2009年已经开工的项目,那么,除了2009年基础设施项目之外的中小企业,必然再次遭到信贷的打击。
实际上,现在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已经有所有加大。据一担保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信贷放松时,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有部分上浮,也有维持基准利率,但今年起,则基本上浮10%-30%,难度增大,主要原因就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与额度管控,而在他看来,虽然银行没有明确提出对新增贷款实行月度控制,但实际上大部分银行都在按月度管控信贷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