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来一个多月时间,沪深股市持续阴跌。直到春节前一周,才在国内外政策面趋稳情况下止跌回升。如此“倒钩形”走势实际上传递出一连串的问号:春节后的股市是虎落平阳还是虎虎生威?春节前大部分时间的阴跌到底是由牛转熊的开始还是股市遵循休养生息规律的表现?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多重因素扰动股市休养生息。股市休养生息规律简单地讲就是欲取之必先予之。这种规律一旦被打破,就会遭到股市无情的报复。从1月份我国股市的运行态势来看,无论是破发、见光死、久盘必跌、上涨无量与下跌有量,还是利好麻木与利空敏感等,熊市中的几乎所有征兆,无一例外地全都表现出来了。尤其是股票破发,这历来被视作是沪深股市运行中特有的熊市现象。再看利好麻木与利空敏感,这也是熊市运行中所显现出来的重要特征。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市场就对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异常敏感,加息已成悬在沪深股市头上的“达剑”,进入新年以后,这种敏感就日甚一日。
平心而论,沪深股市20年基本上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史,发展可谓飞速。但是制度建设和监管服务并没有相应跟上。股市既要有融资功能又要有赚钱效应,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但近年来,股市的发展基本上只单纯追求融资功能而缺乏赚钱效应。有些上市公司有钱也不分红。股市每年扩张的速度很快,新股发行规模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但中小投资者得到回报却很少。这样的股市生态环境根本不利于其稳定健康发展。换言之,股市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是建立在股市具有赚钱效应的基础上的。如果不具有赚钱效应,那么广大股民就会失去投资股市的信心,股市投资额下降,交易量自然下降,这种局面也必然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的IPO,从而造成股市融资功能的下降。因此管理层应高度重视股市休养生息规律,以恢复其活力。而要让股市真正具有融资功能,就要让利于民,还利于民。
所以,建议管理层还应加强对股市的政策呵护。首先,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在当前广大投资者极其脆弱的投资心理下,任何一项被市场判断为利空的政策信号,都会通过放大效应对股市以沉重打击,所以,管理层的任何政策信号的释放无论是提议也好,出台也好,需要谨慎斟酌。当前央行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基调未变,但能否将货币政策意图尤其是未来加息政策意图及时发布,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让市场尽早明晰,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避免出现“若干靴子迟迟不落地”的窘况。同时还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和股市的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其次,融资应有序推进。无论是IPO还是增发配股,都应当根据股市的实际承受能力分期分批审批,把握节奏。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严审上市公司资质条件,切实提高审核质量和控制市场风险,严格把好新股质量关。再次,决策层在筹谋退出刺激经济政策时,望尽量采取缓和的、逐步的、软着陆的办法,以尽可能减少副作用。2月12日晚,央行宣布从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选择在牛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发布信息,说明央行还是想用“祥和喜庆”的长假去慢慢消化这个消息对市场的冲击力,为节后的股市平稳运行做平滑铺垫。另外,2月18日晚,美联储宣布调升贴现率0.25个百分点至 0.75%,而美股不跌反升,这意味着市场对此消息已早有预期,且认为刺激政策的退出相对平缓。也许,对节后的沪深股市,这也会消解部分负面影响。
但愿虎年的股市能在充分休养生息的条件下健康稳定运行,为新一年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融资支持。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