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海
自2010年1月中下旬之后,全球的主要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出现了大幅度震荡的走势,全球金融市场的前景一时显得迷茫。置身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各方对于未来中长期的走势分歧很大。
那该如何认识中长期的全球金融环境呢?笔者以为,只要抓住四个关键之处,就能基本明晰其大致态势,能大致把握全球金融业未来的脉搏。
其一,正确认识“后危机阶段”和“危机后阶段”,厘清前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上涨的基本原因。从2009年3月起,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了一轮巨大的牛市之中,道琼斯等主要股指普遍上涨了60%以上,原油等大宗商品普遍上涨了100%以上,黄金等贵金属则上涨达到40%以上。导致金融市场突然爆发的缘起则是2009年3月美国银行业传出盈利的消息,因此从2009年3月起,可以称为是后危机阶段。而美国从2009年10月传出GDP增长率转负为正的消息、英国在2010年1月传出2009年第四季度GDP开始正增长的消息,因此从2009年10月起,至少从2010年1月起,全球经济进入危机后阶段,或者称为复苏阶段。所以,虽然这轮大牛市的缘起是2009年3月美国银行业传出的盈利消息,但是促成这轮大牛市的主要原因,则是全球央行向金融领域注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巨大流动性以及各经济体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其次,则是全球经济逐渐止跌企稳、直至复苏而传出的利好消息。因此,这轮全球金融市场的大牛市,实际上是由大跌后的反弹和恢复性上涨这样两个特征相混合的。
其二,正确认识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即经济的成长空间。基于以上的分析,这轮全球大牛市的基本成因是流动性和经济复苏带来的,那么就必须正确分析经济复苏的前景和未来流动性可能出现的系统性的方向变化。
由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和新兴经济体的过度生产而造成的全球经济的失衡,是造成2008年全球危机的根本原因。鉴于目前全球的经济转型刚刚开始而尚未见成效,未来中长期经济的增长必然主要还是在原有经济模式的框架之中,而这种经济模式未来的成长空间有限,增长必然是在短期较快而中长期较慢甚至停滞。所以,建立在经济复苏和原有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土壤上的金融市场的牛市,其基础不够扎实,未来空间便非常有限。
从目前来看,全球经济转型和纠正失衡可能要从美国开始。美国目前推行的贸易保护,就是经济开始转型的一个信号。由于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完成,所以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全球的经济总量的扩张将非常缓慢,甚至停滞。而全球目前对于金融业的过度冒险已经开始监管,未来金融衍生品也难以再像2008年上半年那样兴盛。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金融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空间也会比较狭窄。
其三、关于流动性的前景变化。我们知道,这轮全球金融市场的大牛市的主要成因是全球超常的流动性,但是从2009年下半年起,以色列、挪威、印度、澳大利亚等率先升息或者收紧流动性。虽然美国一直强调将继续维持低利率,但是美联储已按时结束了一些临时流动性措施,一些中期的流动性措施也即将到期,且没有展期和扩大的计划。2月19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贴现率0.25个百分点至0.75%。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6月以来首次上调贴现率。同时,根据日本广播公司(NHK)2月22日报道,日本央行将于今年4月终止大部分金融市场刺激的举措,包括收购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等等。而欧元区和英国等经济体的一些临时性流动性刺激措施也已结束或者即将结束。所以,在中长期内,全球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将明显处于收缩状态。而且,由于前期过度的流动性的刺激,通货膨胀的阴影一直在萦绕,主要经济体在2010年下半年,迟至2011年上半年,将会开始加息。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的货币环境不利于各金融市场。
其四、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由于危机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缺陷及其造成的全球经济失衡的巨大危害性,所以各国都不愿意走回头路。但是各国在危机中推出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实际上在强化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还没有健康发育。随着经济刺激措施的到期,和各国财力的逐渐消耗至于用尽,而新的经济内生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加上各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所以未来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难以完全排除。而如果真的有二次探底的话,可能会发生在2011年和2012年。一旦二次探底来临,各国将再也没有办法使用异常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了。换句话说,金融市场除了会遭受二次探底的重挫以外,也难以再受益于异常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了。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金融和经济体制里,未来中长期的金融市场的成长空间相当有限。而金融市场的大发展如果能达至全球经济顺利转型、金融业机制成功转型这两个目的,那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就会进入崭新的天地。(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