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资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信息披露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10 2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人物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人民币国际化:香港金融业的新机会
    职业生涯的四次飞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职业生涯的四次飞跃
    2010年02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晓舟 ○编辑 王颖
      ⊙记者 郑晓舟 ○编辑 王颖

      

      采访李小加,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笑。不同于一般金融界人士的严谨和淡漠,李小加的讲话,充满了激情和乐观,不时也迸发爽朗的笑声,对听众有很强的感染力。当然,这种感染力,绝非仅仅来源于语言,更来源于他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坎坷的生活经历。

      现年49岁的李小加,在北京出生,在甘肃长大。历史的浪潮,令他的学习生涯,在初中戛然而止。

      16岁那年,初中毕业的李小加成了中海油前身企业的一名石油钻井工人。他参加了中国最早的海上石油钻塔工作。多年后,他对那段经历仍刻骨铭心。那4年艰苦的工人生活,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知识和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在工作之余,他开始学习英语和自学高中课程。

      基于对知识的渴望,在恢复高考后不久,李小加考入了厦门大学外文系,攻读英文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日报》当一名新闻记者。

      记者生涯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激发了他对生活更多的追求,他希望能够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继续自己的学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门初开,他和新婚燕尔的妻子便开始向美国的大学陆续投递入学申请。

      据说,他曾经以最牛的申请书,获得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青睐。他在申请书上说:如果你们不考虑提供奖学金,那么就算了,因为我们自己根本负担不起。后来,他们夫妻俩都拿到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奖学金。

      但是在他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读的新闻专业挣钱很少,尤其是外国人在当地做记者,只能勉强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于是,李小加开始谋求第二次转型。获得新闻硕士学位的他开始转型攻读法律专业,而这个选择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选择。

      最终,李小加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开始了他的华尔街生涯。他曾先后服务于华尔街著名的达维(Davis Polk & Wardwell)与布朗伍德(Brown & Wood)律师事务所,主要从事金融证券与兼并收购工作。前者创造了最早的跨境金融产品之一,即美国存托凭证;后者的承销业务、贸易与海关业务、对冲基金业务都非常突出。

      在律师事务所的经历也为他后来转行金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李小加曾作为中国财政部美国律师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球主权债的发行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李小加也参与了中国最早一批国企跨境上市的交易,是中国金融证券业改革开放的最早实践者之一。

      从石油工人,到媒体记者, 再到投行高管,以及如今的港交所行政总裁,回顾李小加的职业生涯,他已经完成了四次自我的飞跃。

      或许因为曾经是媒体的一员,现在的李小加面对记者,总是笑容满面。午餐的间隙,他也会拍拍熟悉的记者的肩膀,询问近况,也由衷地感叹记者写稿的辛苦。

      他对记者侃侃而谈,让记者来分享他的愿景,让你领悟他对港交所发展战略的智慧,但是对于更细节或者具体的问题,他也常常以圈内人的口吻笑道:你又来套我话了。

      的确,“套”李小加的话很难,因为他的战略宏图刚刚铺开。甚至,他还求着记者不要写稿子,因为现在的他更愿意做,而不是说。

      愿意做,也是李小加接受港交所行政总裁任命的初衷。显然,这个接受,社会责任更多于现实考虑。

      目前,李小加与港交所的合约为期3年,每年底薪约为720万港元,其报酬包括补偿其加盟香港交易所前禁制期内收入损失的特别津贴75万港元,以及迁移津贴10万港元,并合资格收取由薪酬委员会建议并经董事会批准的酌情表现花红。这一数字,比港交所的前总裁周文耀的780万港元略低,也大大低于他在摩根大通的收入。投行界的人士说,在前两年年份好的时候,李小加在摩根大通的薪水,保守说也有三五千万港元。即使现在危机过后,银行普遍削减花红的时候,他留在摩根大通的收入肯定也比现职要高。俗人跳槽的时候考虑薪水,对他来说,更多的是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

      正如港交所董事局希望的那样,“中西合璧”、有着深厚内地背景和人脉的香港人李小加,将让香港交易所能够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带领香港交易所在与诸多国际交易所的竞争中凸显优势。

      李小加在金融业的主要经历

      ●1994年加入美林证券,主要从事中国政府与企业的融资与海外发展工作。

      ●1999年任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负责中国业务的决策与发展。在美林期间,李小加主持牵头进行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重大交易与发行。

      ●2003年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总体负责两大世界财团摩根家族与洛克菲勒家族共同事业体的在华业务。摩根大通中国业务于近年取得了迅猛发展。自从加入摩根大通,他牵头进行了业内多项重大交易,包括中海油196亿美元竞购美国尤尼科等。

      ●2006年,摩根大通成功完成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招商银行等股票发行上市工作。李小加参与策划发起的中国海洋石油竞购尤尼克事件,则被认为开创了中国企业的新时代。

      ●2010年1月16日,香港交易所宣布,委任李小加16日起接替周文耀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作为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并将出任香港交易所常务委员会成员及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主席、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委员会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成员。

      除其全职工作外,李小加还担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独立董事,并任中国企业家论坛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