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10 2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公司纵深
    集体增持自家股
    鲁西化工董事长率众高管“抄底”
    业绩6年暴增10倍造福“后来者”
    鑫圆锗业股权流转露玄机
    公司简讯
    屡现“精确”抢筹
    机构成高送转公司“神奇猎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屡现“精确”抢筹机构成高送转公司“神奇猎手”
    2010年02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应尤佳 ○编辑 李小兵
      ⊙记者 应尤佳 ○编辑 李小兵

      

      獐子岛近日不负外界期望,拿出一份高送转的分配方案,公司每10股转增10股,派红利5元。在此利好之下,收益最大的可能是私募大鳄李旭利,他率领的重阳三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在去年四季度重仓杀入,随着高送转方案的出台以及因此引发的股价暴涨,几已注定将为他带来丰硕的成果。

      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披露高送转方案,一些微妙的现象已呈现在投资者眼前。目前已经披露的百多份年报中,共有21家企业披露了10送5或10转5以上的送转方案,在这些公司中,18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都或多或少有着机构的身影,而更为重要的是,獐子岛、中国卫星、东方雨虹、卧龙地产、中兵光电等不少公司在第四季度有部分基金 “精确”增持。这种“精确”增持既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也为他们带来不少非议与质疑。

      与李旭利杀入獐子岛的情况不同,东方雨虹遭遇的是大量机构四季度集体增仓。东方雨虹2009年度每10股转增10股派3元,该公司在2009年三季报中披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仅杉杉龙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可算机构投资者,持股22万股,但是到了年报时期,该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基金家数激增,包括上投摩根、汇添富、广发基金在内的一系列基金及基金理财计划均榜上有名,且处于十大流通股股东末席的广发基金—招行—资产管理计划也持有27万股,将彼时的杉杉龙田投资甩在了后面。

      这种情况绝非个例,卧龙地产的情况就很具典型性。该公司敲定每10股转增8股派红利1元,在该公司的2009年三季报中,公司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还仅中融国际信托公司一家机构投资者,到了2009年年报时,在该公司的前十名流通股股东中,基金占了8位,而且广发、嘉实、中银都是双基金杀入,配置从200多万股到近1400万股股份不等。另外,像焦点科技这种每10股派6元的高分红企业,也在去年年底前遭遇易方达基金的集体抢筹。

      虽然并不是大多数基金都能如此“卡位”成功,虽然在很多送转个股中有人杀入也有人退出,例如獐子岛一边让李旭利有所斩获,另一边却让南方基金等减持机构错失良机,但是,大量机构豪赌年报并能精确掐准时间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市场关注。实际上,此前已有部分媒体和不少投资者质疑在这种“精确增持”背后是否暗藏隐情,会否与内幕交易相关。

      对此,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机构投资者的资源和专业性往往容易帮助其更好地判断这些公司高送转的可能性。而且一些机构在第四季度建仓可能与当时的公司估值以及机构对公司长期前景的判断有关。”但是他同时也表示,“不排除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即少数机构投资者可能会以手中的筹码与公司谈判施压要求公司给出高送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