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10 2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财经海外
    拯救“大兵”希腊 欧盟诸国“谈钱色变”
    秘密的交易还有多少?
    全球主权债务阴霾依然未散
    金价会否应验“3月魔咒”跌破1000美元
    环球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秘密的交易还有多少?
    2010年02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高盛英国总部
      ⊙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在藏无可藏之后,外界也终于知道了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一些来龙去脉。

      危机从来不是一天之间诞生的。原来,外界以为因金融危机而起的希腊债务危机,早在10年前就埋下了伏笔。而帮助这些国家粉饰数据,迷惑世人的,正是所谓的著名国际金融机构,比如高盛、瑞信。

      欧盟官员最新披露的事实是,早在2001年,高盛就制定了一项复杂的长期安排,使希腊能够把债务转换成欧元,然后以更优惠的利率重组债务,通过此举降低希腊的未偿债务。

      这个交易以秘密的方式进行。起初仿佛是一项双赢的交易:希腊借此粉饰了真实的债务,同时高盛也把3亿美元的交易佣金收入囊中。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样秘密的交易还有多少?或者说,在高盛前些年的财务数据中,有多少是由这样那样的秘密交易佣金所组成的?在前些年华尔街的巨额花红中,有多少是这样的交易利润所支撑的?

      华尔街日报更进一步披露,1998年至2001年,高盛为希腊进行了多达12桩货币互换交易,瑞士信贷也在同一时间内为希腊设计了一桩货币互换交易。德意志银行发言人则承认说,在1998年至2003年,该行为葡萄牙进行了货币互换。不过,该行的发言人强调,为葡萄牙进行的货币互换是在主权债务管理的框架之下进行的,交易并不是为了掩盖葡萄牙的国债规模。其实,这些交易是否掩盖了葡萄牙的国债规模,还得等欧盟官方的调查而定。

      在欧元区的债务危机爆发之前,金融大鳄们不可能不了解他们亲自设计、参与并完成的交易在每一个阶段的风险。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危机被市场全面知晓之前,他们已经充分知晓,并有所准备,转而还可以通过秘密的、复杂的金融交易,来对冲危机所带来的市场震荡,从而进一步渔利。

      而大鳄之外的小鱼呢,总以为危机已经过去,经济已经复苏,孰能料到10年之前的秘密交易?希腊问题被披露伊始,世人本以为这只不过是和迪拜危机一样将转瞬即逝,没想到会愈演愈烈,甚至经济学家们预言“欧元即将崩溃”。后知后觉的损失自然不言而喻。

      10年前“双赢交易”的一方,已经陷入远比交易前更大的麻烦。而另一方,似乎成了真正的赢家。

      苦果迟早会来。美国人对银行家和华尔街领袖的信任和好感也跌到了历史冰点。去年年底,美国一家咨询机构针对美国人是否相信银行家和其他华尔街领袖能够减少美国现在面临的金融挑战风险做了一项调查。评价分值满分为5分,1分为毫不信任,调查最后的平均得分仅为1.7分。人们已经离“毫不信任”仅差0.7分,信心丧失殆尽,金融大鳄们又如何能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呢?毕竟,金融市场的根基最终依赖于全球各地普通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