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2010 2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市场评弹
    “退出”效应仍将逐步显现
    再融资
    应考虑两大因素
    经济数据表现不错
    未来仍看美股眼色
    一阳吞两阴 展开新升浪
    提防“黑天鹅”
    ■行业报告精选
    ■最新评级
    ■异动板块点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退出”效应仍将逐步显现
    2010年0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宇 ○编辑 陈剑立
      ●中美两国央行不约而同祭出两大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对此的观点是,此举意在收紧货币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开始。然而,双方在保持“退出”路径差异化的背后,存在某种一致的政策取向

      ●货币政策转向对资产价格影响在加大。而由于政策刺激和流动性泛滥的两大驱动因素在2010年已经出现了逆转,因此,资产价格在当前已经难以获得超预期的驱动因素

      ●央行两度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意味着加息可能性的减小?短期来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未来通胀水平的变化及经济复苏的进程仍将会影响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强度,“退市”效应仍将逐步显现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宇

      ○编辑 陈剑立

      

      在时隔一月之后的2010年2月12日,中国央行再次抡起“华尔街巨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后的美联储也没有闲着,于农历虎年大年初五宣布提高贴现率至0.75%。为何在春节短短7天时间里,中美两国央行不约而同祭出两大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对此众说纷纭。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此举意在收紧货币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开始。然而,我们认为,在中美不谋而合的实施“退出”政策的过程中,双方在保持“退出”路径差异化的背后,存在某种一致的政策取向。

      

      中国“退出”敢为人先

      在全球多数央行仍在持续徘徊与观望之际,提前采取“退出”政策无疑需要勇气。很明显,今年以来,中国已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

      为何中国在最近连续两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主要源于两点:第一,随着近几月经济数据的出台,中国经济复苏迹象较为明显;第二,相对于数量型工具而言,价格工具,如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普遍,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许更符合宏观政策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因此,当前中央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更为关键。即在保证民间消费与企业投资信心的前提下,保持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的同时,及时出台遏制资产泡沫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加大打击资产市场投机力度的同时,还应该继续保持对出口型及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负及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如此,从资产市场承担的税负增加或可部分弥补为刺激企业投资而适当减税带来的财税减少。

      

      美国“退出”不甘落后

      在中国央行提高准备金率之时,美联储也不甘落后。当然,美联储在提高贴现率的同时,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这并非政策退出的开始。

      考虑美联储的目前窘境,与美联储的表态恰恰相反,我们认为,美国“退出”政策或已羞答答地开启。美联储刺激政策已经出现由政策刺激开始转向以经济自身恢复的过渡。美联储在发挥有形之手救市的同时,亦强调保持市场无形之手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美国失业率仍然高企的境况下,加快进入加息周期难免存在较大风险。也许,从短期来看,尽快“退出”之路势不可挡,然而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也未必完全恢复。我们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退市”策略与救市政策之间仍存在较大博弈空间。

      资产价格是众矢之的

      那么,中国两度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意味着加息可能性的减小?短期来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未来通胀水平的变化及经济复苏的进程仍将会影响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强度。考虑到中国目前基准利率相对美国而言已经跌无可跌,因此,即使未来经济难有起色,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基准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关键的问题是,货币政策转向对资产价格影响加大。分析2009年资产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我们认为,至少两点因素值得重视,一是政策刺激导致资产价格上升;二是在流动性泛滥背景下,资产市场供大于求。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上述驱动因素在2010年已经出现了逆转。一是国内刺激政策开始转向,从刺激房地产消费转向抑制房地产投机;从暂停新股发行到主板、创业板、中小板鱼贯而行,上述政策的转变或表明政策由“救市”向“退市”的方向转变。二是,货币增速的下降、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及贷款增速余额的下滑等等各项数据验证资金供应难以回到2009年最高峰时期。三是,国际因素开始出现新情况,美联储已经提前实施货币政策退出,美元投机套利交易开始退潮。因此,资产价格在当前已经难以获得超预期的驱动因素。

      如此来看,在中美央行率领下,全球央行将逐步走入“退出”潮流,而这种“退出”效应仍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