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火爆成为虎年春节市场的热点。尤其是我国内地居民涌现出来的境外消费热潮,已经成为国际新闻。这一方面显示出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如何让我国居民的巨大消费潜力能够在国内得到有效释放,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出境游不仅数量增长快,而且消费出手也越来越大方。2009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花费了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花费在2001美元至3000美元的出境游游客约占总数的30.8%;花费在3001美元至5000美元的出境游游客约占总数的25.6%。
我国居民出境消费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这些地区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有实质性帮助。同时对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国国内消费市场也需要消费者积极参与。目前国内市场品种齐全,商品琳琅满目,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需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舍近求远,到境外去消费呢?依我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同样商品国内价格偏高。我国从1994年开始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其中奢侈品的税率在3%~45%之间。由于国内对进口奢侈品多年来实行高额关税,个别商品则加征特别消费税,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大大高出周边国家、地区和欧美市场,致使中国大多数奢侈品购买力流向了境外。
二是商品质量的可靠性有境内外差异。高档品尤其是奢侈品的正宗性和多样性是人们去境外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对于品牌原产地的信赖促使许多人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并且可以买到来自正宗厂家的放心产品。
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同币值的贬值差异加上境外退税购物的优惠,也使许多国内居民热衷于到境外消费。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欧元等货币的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人在欧美等地区的消费。
四是境外商家抓住商机,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吸引了中国消费者。据了解,目前银联卡可在83个国家或地区取现或消费。境外购物如同在国内一样方便,扩大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空间。
在我们为我国居民的国际消费能力大幅提高而感到自豪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些冷静的反思。
一是在拉动外需的同时,如何兼顾内需,将部分居民在境外的高消费转化为境内消费。这对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将更有益处。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5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富裕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此时如不调整政策,将大部分购买力留在国内,对扩大国内消费是不利的。
二是如何改善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秩序,激发居民在国内消费的热情。这方面更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今年春节,海南的一些酒店价格达到2万元一晚,吓跑了游客。这种“一刀子把游客宰死”、“一锤子买卖”,把游客堵在门外的情况,不仅在海南,在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境外商家却抓住了中国春节的巨大商机,迎合消费者需求,大力进行促销。这中间的差异,已经不只是商家的事。
三是消费文化和环境需要大力净化。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消费文化的宣传力度,对消费环境也采取了多种净化措施,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
比如,假冒伪劣的商品和粗糙的服务充斥市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有些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尤其是产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此外,价格欺诈、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行为,不仅打消了消费者的意愿,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现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已成当务之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消费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关注国内消费外,还要研究富裕起来的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探讨如何使境外消费热变成国内消费。
如果我们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能达到或接近成熟市场水平,相信多数消费者购物是不会 “舍近求远”的。因此,要想方设法让居民的巨大消费潜力在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人的钱为中国经济发展助力,使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能更好地发挥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