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10 2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维持低利率政策昭示美联储不会很快加息
    商务部:维稳人民币汇率仍是主要政策目标
    央行加强金融监测迎接两会
    沪期货业投资者教育系列活动
    在本报中国证券网上线
    胜利精密、尤夫纤维
    主板IPO下周一上会
    风格指数的崛起
    国土部土地调控还有“后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风格指数的崛起
    2010年0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风格指数崛起的背景和意义

      风格指数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区别于综合指数,风格指数反映了具有某些共同市场特征的股票的整体变化水平,扩充和延续了指数有效表征特定市场板块的功能。

      我们知道,CAPM单因素模型、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组合投资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市场因素本身并不能充分解释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来源。Fama和French利用美国证券市场30年的数据做了经典的实证回顾,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FF-3模型:通过引入以成长/价值为首的另外两个描述资产的风格因子,FF3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组合长期的收益,该研究也奠定了风格投资的理论基础。

      风格投资概念推出后迅速被市场所接受,美国最大的基金投资咨询服务商晨星公司于1992年率先在业内创立了晨星风格箱,借助这一工具,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判断便可一目了然。

      

      国外风格指数的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量基金经理开始表征出不同的投资风格,即偏向于将投资对象集中在某一特定的资产类别上,由此展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为了方便投资者使用这些特征构造资产配置,主流指数提供商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的风格指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S&P Barra、Russell、Wilshire和Dow Jones等。

      欧洲在风格指数的发展上相对较为缓慢,直至1997年FTSE和MSCI才推出了基于单因子(PB)的价值/成长风格指数。但近年来,指数提供商陆续推出了更为复杂的基于多因子的风格指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Dow Jones Stoxx, MSCI and FTSE等系列。

      在海外众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养老金、基金会和捐赠基金等是最早关注和使用风格指数的群体,由于其必须遵循严格的投资组合配置和达到既定的组合收益目标,构建基于风格的投资组合能够帮助他们:

      1.对基金经理的实际投资能力进行有效判断。例如,专注于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在特定时期的优良业绩可能应该归功于成长股整体的业绩表现,而并非其投资能力本身。而传统的基金业绩评估方法忽略了基金投资风格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而Sharpe(1992)的研究发现基金业绩中90%以上的部分是由基金投资风格所决定,Wermers(2000)也发现具有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在市场上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

      2.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投资人可能会选择一些积极的基金经理,以期获得更优的收益,但如果这些人投资风格雷同,极有可能导致整个投资组合风险过于集中。因此,通过选用具有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可以避免与基准指数的表现偏离过大的现象出现。

      不仅如此,在海外发达金融市场较为成熟的运作体制下,指数公司、交易所与投资者一道将风格指数,特别是基于成长/价值的风格指数的应用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包括设计蕴含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正在迅速崛起,目前交投活跃的品种包括:以风格指数为标的的ETF、指数期货与指数期权(S&P Barra, Russell等)。

      

      国内风格指数的发展情况

      价值VS.成长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话题,价值型投资与成长型投资在市场景气循环中表现也各有差异。通常而言,在市场景气高度扩张至泡沫产生的阶段,成长型投资会优于价值型投资,但在市场大幅修正或涨跌互现时,价值型投资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

      我们利用MSCI Barra的风格指数统计了1997~2007十年间价值类股票和成长类股票的历史收益。在世界范围内从长期来看,价值型股票平均收益要高于成长型股票。我们还比较了MSCI Barra总计36个国家和地区的价值类股票和成长类股票的收益差,仅有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成长类股票战胜了价值类股票,按差异大小排列是芬兰、香港、新西兰和荷兰,而地区指数中价值指数全面胜出。

      国内主流指数供应商如中证指数公司等近年来均相继编制并发布了旗下的针对A股市场的风格指数,上证180风格指数系列在所有已发布的风格指数系列中,是唯一一套从风格特征的角度,全面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体系,它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出最具风格特征的样本股票,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业绩基准和资产配置工具。

      通过对上证180风格指数系列的业绩回溯发现,2005年初至2009年底期间的上证180价值指数累计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279.13% 和30.54%,均战胜了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和上证红利等主流市场指数。若将2005年初至2009年底A股表现划分为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和2008年10月至2009年底两个上涨阶段和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一个调整阶段,上证180价值指数在三个阶段内的累计收益率也均优于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和上证红利等主流市场指数。

      上证180价值指数自编制以来长期显著超越系列内其他指数的表现,这与海外主要市场的情况相吻合。从我们对价值投资的观察和理解来看,在未来2-3年,当各国市场逐步从金融危机的市场低位盘整上行时,价值型指数将会有相当不错的表现空间,投资价值指数将会是投资者明智的选择。(CIS)

      华泰联合证券金融工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