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周良
农历新年的第一周,A股市场先抑后扬,小小地展露了一下“虎气”。在经历了“牛尾”的惨淡之后,A股的虎年之旅究竟会如何演绎?
说到“虎”,很自然地会让人想到“虎头蛇尾”,这也是不少机构对今年A股市场走势的预判。不过,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德盛安联旗下研富资产管理公司(RCM)的中国投资组合基金经理吴任昊(Richard Wu)就是其中一位。
研富在全球管理着逾1416亿美元的资产,作为该公司的中国投资组合基金经理,吴任昊认为,今年的A股更可能走出“V型”态势。主要因为上半年市场受紧缩预期的压力大一些,而下半年则可能更多由盈利驱动。他也坦承,在现阶段,一些盈利确定性强、估值也很合理的中大市值股票已颇具吸引力,值得介入。
股市波动无关盈利
基金周刊:您对今年以来股市的连续调整如何看?是什么原因诱发的?
吴任昊:最近的调整不光是在A股市场,港股也一样,我觉得主要是市场对政府相关政策,包括金融、信贷、房地产等方面的政策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有所担心,体现在市场上,则是相对估值水平的调整。但与此同时,盈利预期并没有显著变化,只是由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使得估值水平有了相应的折让。
基金周刊:那是不是可以说,从基本面来看,并没有出现恶化的情况或是新的重大风险?
吴任昊:其实,近期的股市急剧波动跟企业盈利基本面没有多大关联,变化的只是市场对风险的要求和估值水平的体现。不能说因为市场跌了10%,企业盈利就降了10%。至少在我们看来,盈利方面没有太大的风险。
在大多数人都对宏观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企业盈利增速逐渐扩大有了预期之后,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开始转移到政策的调整上。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这并不是说会多么的紧缩,而是从超宽松回到正常状态;二是对所有行业超级支持的立场,转到中国经济常态下政策,对一些可能过热的行业进行适度调控,比如地产。
但是,这样一系列金融和产业政策调整又都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因此也使得市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波动加剧。相信在未来一两个月内,股市仍可能保持这种大的趋势。
基金周刊:您是说短期内市场指数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波动会比较大?
吴任昊:回顾去年下半年,看起来似乎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和多少冲击,但最终指数并没有多大变化。因为一方面,盈利状况不断好转、经济数据不断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回归常态的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又让大家觉得不那么踏实。这两方面的因素让市场陷入一种上下两难的状态。
我觉得政策不确定性在上半年会更高一些,所以上半年出现调整的概率会大一些,下半年可能盈利状况改善所带来的驱动力会更明显一些。
看好消费升级行业
基金周刊:从全年来看,您是不是觉得市场出现先抑后扬的格局,也就是类似于一种V型的走势?
吴任昊: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
基金周刊:您觉得今年股市在调整时的幅度会有多大?
吴任昊:我觉得,从整个市场结构来看,一些估值水平比较合理、盈利确定性比较高的大行业,我们认为向下的风险是不大的。比如银行。在这些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市场本身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下跌,对于熊市是不是到来的这种讨论是不必要的。
跟之前相比,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大行业、大公司的盈利确定性和稳定性更强了,而不是更差了。
基金周刊:那么全年来看,您觉得A股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回报水平?
吴任昊:就像我刚才说的,下半年开始,盈利驱动才会变成主要的因素。所以,下半年的盈利增速能提到什么样的程度,可能决定整个市场能达到的高度。
现在大家对全年的企业盈利增长大概在2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场全年会有正的回报。但这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这可能也是整个经济今年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基金周刊:您怎么看A股当前的估值水平?
吴任昊:很难笼统地说现在A股的估值是不是合理。因为不同的风格指数、不同的大小盘指数,相差非常悬殊,不同行业的差异也很大。
就具体行业来看可能更容易一些,对一些确定性比较强的行业,比如银行、消费,特别是一些消费升级行业,从低渗透率到中高渗透率变化的消费品行业,目前的估值是蛮合理的,甚至放到全球来看,也不算贵的。跟印度等一些其他新兴市场相比,A股的一些行业已经有明显的折让。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近一些表现特别好的“概念”,我觉得风险其实蛮大的。因为支持这些股票表现好的唯一理由就是股价的表现本身。
按照我们选择股票的标准,我们根本不介意现在是T+1而不是T+0,甚至如果是T+90或T+180,我们也可以接受。但是现在的一些表现好的股票,我觉得如果改成T+2,可能很多人就会受不了了。
我觉得从中期来看,投资人还是应该注重一些看得见的盈利。
愿意在目前介入A股
基金周刊:你们本身也有QFII资格,在目前的状况下,你们愿意入场吗?
吴任昊:我觉得我们是愿意的。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我们能够把握机会的一些个股,现在恰好处在调整过程中。比如一些盈利确定性强、估值也很合理的中大市值的股票,即使放到国际市场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定价压力。这些股票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基金周刊:您提到消费升级,能不能举个稍微具体的例子?
吴任昊:我们主要看渗透率。也就是说,原来只能被少数几个一线城市消费的东西,现在正在渗透到数十甚至数百个二线城市,比如一些高端的有自有品牌的家电,比如乘用车。我们有一批公司、行业现在正处在这样的阶段中。
基金周刊:您觉得今年A股最好的投资机会会出现在何时?您刚才说到今年市场会先扬后抑,那是不是说上半年后期的机会相对会好一些?
吴任昊:对。我觉得等到大家最悲观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好的介入时机。我们的基本前提是,整个上市公司的盈利尚可,政策真的只是回归常态,在此前提下,我们在近期并不认为会出现什么“熊市”。
从历史上看,其实宏观调控是经济的一种常态。现在是好久没有听到“调控”,所以大家才吓得瑟瑟发抖,其实在过去10年的8年中,中国经济都是在调控中过来的。
基金周刊: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最悲观的时候?
吴任昊:我觉得悲观不悲观还是看客观指标。比如说从估值水平看,有多少股票已经跌到接近历史中下端的水平。另外是看大家的平均的持有现金比例是不是到了很高的程度。
紧缩预期也可能带来机遇
基金周刊:您怎么看待政策紧缩对市场的影响?对哪些行业的影响最明显?
吴任昊:我觉得政策本身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可预测性。因为过去两年全球的环境没有一个政府提前预见到了,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此作出比较困惑的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
就行业来说,那些对货币政策本身高度相关的行业会受影响更明显,就像在过去的调整中,房地产行业受影响会明显一些,以及相关的钢铁、建材。
当然,这也可能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因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确定性,这些行业的估值才被“打”得最便宜,不管是相对公司自身还是整个市场,包括银行股。
基金周刊:您是说现阶段还是预期?
吴任昊:我是说现在。我觉得,今年的机会既来自一些我刚才说的一些长期持续增长的行业,也可能来自一些短期内大家过度悲观的行业。
基金周刊:最近中国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准率,是不是会对股市带来很大冲击?
吴任昊:其实大家真正担心的不是政策变化,而是这个转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真正等政策调整基本到位了,政策本身并不会对市场有根本性的影响。因为在变化的阶段,政策多多少少是模棱两可的。
比如说存准率,你看2006年和2004年的调整,在第一次的政策调整时,股市都出现了回调,甚至幅度不比今年小。但随着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准备金上调,市场逐渐就不作出反应了,因为大家对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了。
基金周刊:您认为,类似希腊债务危机这样的外部因素,对A股投资会有多大的实际影响?
吴任昊:这种话题可以天天谈,但你很难把它落实到你的投资行动中去。从根本上说,这些因素都只是一种不确定性,还不能简单地称其为“风险”。如果将这种不确定性落实到你的投资组合中去,那就好比赌博。
某种程度上说,大家对这些外部因素的关注,只是一个缩影,体现的是投资人现在会非常关注任何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反映在结果上,整个市场的波动性肯定会提高。
人物简介
吴任昊(Richard Wu),2003年加入德盛安联,现为集团旗下研富资产管理公司(RCM)的中国股票基金的牵头基金经理。在加入研富之前,吴任昊曾于德国安联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合资企业——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4年多,任职基金经理。此前他在国泰君安证券的资产管理部门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