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产经新闻
  • 7:F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虚拟经济纳入决策因素 管理层高度重视
  • 陈东征:创业板直接退市方案已上报
  • 战略新兴产业路径选择
  • 政协委员乐看今年经济 预期GDP增速超8%
  • “一次性”生活之忧
  • 今日关注
  •  
    2010年3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虚拟经济纳入决策因素 管理层高度重视
    陈东征:创业板直接退市方案已上报
    战略新兴产业路径选择
    政协委员乐看今年经济 预期GDP增速超8%
    “一次性”生活之忧
    今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次性”生活之忧
    2010-0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时寒冰

      

      每年的两会,环保问题都是必然的焦点。

      我最忧虑的是,我们的“一次性”生活方式。现在,一次性的塑料杯、纸杯、塑料桌布等,不仅在城市,在农村也是高度普及。“一次性”的生活方式,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然而,这种便利却是以牺牲人类健康和环境为代价的。

      早有专家在报纸上撰文指出,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学材料,常含有聚丙乙烯或PVC聚氯乙烯等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时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很容易析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更可怕的是,有些塑料制品是用医疗垃圾做的,本身就是“杀手”。真正健康的生活用具是玻璃杯、搪瓷杯和本色陶瓷杯等。

      “一次性”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危害同样令人触目惊心。笔者春节期间回老家过年,发现到处都是丢弃的塑料袋等有毒垃圾,污染了土壤与河水,进而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也遭到污染。

      在便利和健康、安全、环保之间,我们选择哪一个?

      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

      过去在两会期间,讨论最多的是工业污染,但很少有人关注生活垃圾污染,而笔者在农村看到的现状告诉人们:生活垃圾污染的危害一点也不次于工业污染!

      在中国的农村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更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等机制,所有的生活垃圾都被到处丢弃。而现在,“一次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包装的厚重、塑料生活用品的泛滥等等,已经让生活垃圾充满了巨大的危害性。笔者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过去的农民把生活垃圾积攒成肥料,因为,那时的垃圾都是秸秆灰、人畜粪便之类的,而现在,已经没有农民这样做,农业产生完全依赖化肥、农药的催生,直接导致了土地的板结、变质。

      “一次性”生活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正在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而解决这一问题,绝不能简单地依靠收费来解决。笔者曾经去过几个加勒比海小国访问,也去过美国、法国,没有见到对塑料袋收费的现象,但这些国家都有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人们也自觉地把垃圾分开丢放。政府的作为与民众良好生活习惯的结合,营造了一个绿色、环保、健康的环境。

      中国同样应该这样做。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严格限制甚至禁止有毒副作用的破坏环境、危害健康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加大对这些产品危害性的宣传,引导、促使民众改变“一次性”的错误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回归到自然的生存状态。同时,在全国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等做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作为一个公民,也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尽最大努力影响身边的人,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