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两会题材股活跃 沪指直逼3100点
  • 2月小盘指数继续领跑
  • ■市场动态
  • 招聘启事密集发布 基金或现“人才荒”
  • 基金专户精确伏击“大牛股”
  • 中信新际期货首批通过中金所审核
    正式受理投资者股指期货开户
  •  
    2010年3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两会题材股活跃 沪指直逼3100点
    2月小盘指数继续领跑
    ■市场动态
    招聘启事密集发布 基金或现“人才荒”
    基金专户精确伏击“大牛股”
    中信新际期货首批通过中金所审核
    正式受理投资者股指期货开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招聘启事密集发布 基金或现“人才荒”
    2010-03-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孙旭 ○编辑 张亦文

      招聘启事密集发布

      基金或现“人才荒”

      ⊙记者 孙旭 ○编辑 张亦文

      

      近日,汇添富、友邦华泰、万家等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招聘启事,招聘涉及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渠道经理等多个岗位的专业人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基金经理“私奔”成潮和新基金的不断成立,基金公司的人才缺口或在加大。

      春节前后是基金公司人员密集流动的高峰期,今年亦不例外。国信证券统计报告显示,节前一周共有6家基金公司旗下10只基金进行了人员调整,涉及基金经理12名;而将时间轴延长可以发现,春节前后10天时间,共有9家公司旗下21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大大超出去年同一时期。

      随着基金经理“私奔”成潮,有媒体评论,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基金业,已沦为给其他机构输送人才的“黄埔军校”。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所王群航认为,基金经理出走,一是碍于公募制度设计中对于基金经理自身买卖股票的禁令,无法投资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二是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不少公募经理追求更加自由的工作环境及具有实现更高收益的可能,私募为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而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基金行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经理队伍的扩容需求大大增加。去年年末新基金密集发行,基金数目的大规模扩张也使得基金公司在投研资源的总量上也捉襟见肘。“一方面公司内部一些资历较浅的投研人士被火速提拔到一线,另一方面各大基金公司也纷纷加大了对外的招聘力度,但是目前来看,‘人才荒’还是在延续”。

      天相投顾表示,从部分基金经理实际管理和参与管理的基金数量来看,目前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出现局部短缺或者说是分配不均的现象。据统计,目前单个基金经理最多有参与4只基金管理的,其中还有管理基金经验只有一年多的基金经理参与4只基金管理的;同时参与3只基金管理的基金经理超过30余名。

      而从市场方面来看,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出走显现出较大的反应。银行销售渠道表示,不少基民都是冲着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来投资基金,一旦基金投研队伍发生重大转变,基民的不安全感明显增加,赎回意愿也相应上升。

      “这样的情况很多见,基金公司前脚发布公告,基民后脚过来要求赎回。很多人冲着基金经理的名气来投资,自然会出现‘人走茶凉’的局面。”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王群航认为,这是基金公司在营销宣传方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认为,一只基金的运作需要靠的是整个投研团队的共同协作,而一些基金公司在营销时片面强调基金经理个人的明星效应,以此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使得不少基民将此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