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调结构”主线
|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力。为此,由国家发改委主导的部际联合小组和业界人士日前在各地进行了密集调研。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做客本报上证演播室,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
政策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
主持人: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您能不能描述一下这十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中国经济中的定位?
剧锦文:2009年初,国家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规划出台显然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现在中国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后,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调整,这也是当下乃至今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最突出的问题。
结构问题内容很丰富,除了区域结构,更主要的还是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实际上长期保持在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局面,低附加值和粗放性的产业模式仍随处可见。在新的国际竞争背景之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唯一的出路就是产业升级。而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持人:也就是说,推出十大产业规划主要是为了保增长,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为调结构服务的。
剧锦文:你说得非常正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的,主要是为调整产业结构服务的。在2010年“保增长”压力减轻,“调结构”成为调控重点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
民间资本面临机遇
主持人:既然发展十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使命不同,那么政府的支持方式是不是也有所不同?
剧锦文:现在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跟十大振兴规划中的产业有很大不同。后者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的一些产业,包括钢铁、装备制造等,这些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核心是中央企业。因为都是国有企业,政府的支持主要是用减税、直接拨款的模式,非常明了,见效很快。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目前则比较小,科技含量高。这种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重点不能依靠政府直接投入,更多的可能会依靠一些民间资本,甚至包括外资。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比较受关注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国有经济将发挥很大作用。
主持人:现在发改委正在加紧推出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您怎么看待这种扶持模式。
剧锦文:发改委正在组织推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这当然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这个方法能够发挥较大的杠杆效应,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国外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当然国外的风投,政府背景是非常少的,基本是由民间资本主导的。不过政府背景也有很大的优势,比如能够更好地体现政府意图,将资金投入到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我相信这种模式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东南沿海已抢先布局
主持人:现在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上是怎样的态度?
剧锦文:根据我的实地调研,现在地方政府积极性空前高涨。比如像深圳已经把发展LED作为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宁波政府投资十多亿元,建立一个新材料研究所,把中科院的有关研究人员引进去,对于这个研究所的成果,宁波当地企业拥有优先使用权。还有风能、光伏产业等,地方政府对于发展这些高技术战略性产业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措施和创新。
另外,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比如广东,一些传统产业已经出现过剩的问题,逼着他们去寻找新的路径。所以当地政府提出要“腾笼换鸟”。“腾笼”就是说要把那些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产业腾到其他地方去,“换鸟”就是把新的高科技的产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引进来。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东南沿海发达省市凭借财政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上已经走到了前边。比如,风能、电能,包括光伏、新材料、LED这些产业,基本都是在东部沿海这些省份布点,中西部也有,但是他们占的比例要比东部沿海小很多。
(访谈视频及实录详见中国证券网“两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