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依然还是跛脚
⊙谭浩俊
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谋求融资,以扩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避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而多数银行都把眼睛盯住了证券市场,力图通过市场增发,达到快速融资的目的。
不过,按照目前各银行提供的融资计划,规模都高达几百亿。这样的融资规模,对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如果这么多家银行都把手直接伸到证券市场,显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股民对证券市场的信心提升。
但是去年信贷资金天量投放的现实又告诉我们,如果银行不通过融资补充资本金,维护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不仅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而且可能会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以什么样的方式融资,融多少资,就成了摆在各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成了监管部门必须处理好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为了妥善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也为了避免直接融资对市场产生冲击,监管层将调控银行再融资的方式和额度,而调控的倾向是发债和非公开定向增发。
相对于向市场直接融资,发债和非公开定向增发,无疑对市场的影响要小得多,最起码眼前不会对市场产生明显冲击。但是,此举能否有效避免银行风险,实现银行健康发展,也值得细加分析与研究。
无论采用何种融资方式,对银行来说,都是做的存量扩张的文章,也就是通过资本充足率的扩大、存贷款规模的扩大,稀释银行不良贷款率。而银行的坏账损失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在增加。要想继续满足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出现明显下降,不良贷款率不明显上升,最终还是要依靠融资来解决。如此,就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不能增强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反而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的管理水平,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多数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都普遍存在着信贷结构严重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去年的信贷投放,大量信贷资金都流向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相反,实体经济获得的信贷支持却十分有限。目前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居高不下,其中,多数都是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获得的银行贷款。随着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政府投资将逐步减少、逐步退出。这就意味着,被银行违规贷放给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资金,要么通过继续放贷使得信贷结构愈发失衡,要么出现信贷风险。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任凭银行单纯依靠存量扩张的方式筹集资金补充资本金,而不想方设法改善信贷结构,迫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土地上市交易、地方财政投入、政府发债等方式筹集还贷资金,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和比例,那么,银行的坏账损失将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扩大,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下降,银行的风险也将明显加大。
所以,监管部门在同意银行通过融资扩充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还需严格监督银行改善信贷结构、减少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提高实体经济占信贷资金中的比重,这比依靠存量扩张来避免风险更为重要。只有将存量扩张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共同作用、齐头并进,银行才能真正减少风险、健康发展,才能对经济提供更大的支撑和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