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观点·专栏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龚方雄: 市场或在5月前见底
  • 基金新贵:ETF
  • 光大保德信中小盘基金今起发行
  • 首只行业指基今起发售
  • 上投摩根首推“基金观察站”
  • 发展、挑战与正确的投资战略
  • 南方基金高调出手 欲掀国内“量化投资热”
  •  
    2010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龚方雄: 市场或在5月前见底
    基金新贵:ETF
    光大保德信中小盘基金今起发行
    首只行业指基今起发售
    上投摩根首推“基金观察站”
    发展、挑战与正确的投资战略
    南方基金高调出手 欲掀国内“量化投资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新贵:ETF
    2010-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银华基金

      ⊙银华基金

      

      在20世纪90年代的基金大发展中,多项产品创新出炉。在这一时期,被冠以“近10年来最成功的金融创新”称呼的ETF基金闪亮登场,并成为主宰基金行业的新贵。

      世界上第一只ETF是由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于1990年推出的“多伦多指数参与单位”而其发展却主要在美国。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所终于自美国证交会获得《1940年公司法》的豁免条款,推出了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跟踪标的的“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也就是俗称的“蜘蛛基金”,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份额,同时又可以通过一级市场进行申购赎回。

      ETF兼具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特点,打通了基金与股票两个市场,彻底颠覆了此前人们对于基金的种种认识:投资者在申购与赎回时,不必采用现金,而是采用一揽子股票(或者债券);而其在一级、二级市场之间均可以实现交易,更是解决了封闭式上市基金高折价的难题。

      不过,由于ETF操作起来相对复杂,加上其诞生时处于90年代初期,美国股市表现平淡,ETF成立初期发展较为缓慢,1993年美国市场ETF的资产规模为4.6亿美元,直到1998年才达到150亿的规模。

      1998年的大牛市成就了ETF的发展,1999年到2000年,ETF总资产增速高达95%;2002年至2003年间,资产规模增长了450亿美元。2003年,美国ETF的日均成交量超过60亿美元。其中,交易量最大的ETF是跟踪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的QQQ,单日成交量约为30亿美元。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公布的数据,仅2007年一年,新成立的ETF产品达到270只,ETF总规模在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6080亿美元。

      在美国,ETF分为两个品种,一种是追踪指数的指数型ETF,例如,SPDR就是以S&P500指数为标的的;另一种ETF并不以特定指数为标的,而是由产品设计者为投资者选取一篮子股票投资组合,如HOLDRS(Holding Company Depository Receipts)。由于进入该组合的股票及持股比例一经选定即固定不变,因此被称之为“包裹型ETF”。截至2008年底,主动管理的包裹型ETF仅有12只,规模不足2500万美元,被动管理的指数型ETF依然是市场的绝对主流。1996年,投资国际市场的ETF出现。此后,在年度净发行规模中,国际市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除了以各类证券为投资标的的ETF产品外,2003年加拿大商品交易所推出世界上首只商品ETF,随后2004年,美国也推出同类产品,商品ETF多以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价格为跟踪标的,一经面市就获得了热烈追捧。当年11月18日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黄金ETF “StreetTracks Gold Trust” 高峰时期持有黄金超过400吨。此后黄金ETF产品在全球引发了认购热潮,并一度被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直接促进了2004年后期黄金价格的走牛。另外,投资于金融机构以及资源类企业的行业性ETF产品以及FOF类型的ETF迅速被华尔街的精英们开发出来,成为专业投资者们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