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观点·专栏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二月私募投资透视 顶尖私募:
    上半年行情,歇了!
  •  
    2010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私募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私募
    二月私募投资透视 顶尖私募:
    上半年行情,歇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二月私募投资透视 顶尖私募:
    上半年行情,歇了!
    2010-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史丽 资料图
    7


      

      在经历了2010年头两个月的搏杀后,一线的私募机构似乎越来越多地认定,今年上半年并不是投资的太好时机。而更多的私募机构开始期待:2010下半年,A股市场能够出现调整后的扬升行情。

      本报记者 周宏

      前提是“先调整”

      记者日前探访的几家沪深一线私募机构即多半持上述观点。其中,若干机构在年初曾经对A股市场的1季度行情有所期望,现在也不得不放慢预期,开始调整组合。

      一家大型机构的投资总监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确实维持了前期的增长态势,而估值亦不算贵,“整体的平均估值大概低于历史水平20%”。一切都如年前的预测那样,维持增长态势。

      但是,由于政府对货币政策实施了“主动退出”,而不是此前预计的被动、缓步的调整,因此,市场提前展开了下跌行情。“前期预计的3500点以上的目标位,现在来看,上半年已基本无望”。

      还有些投资经理认为,目前的政策环境决定了2010年肯定是震荡走势。因此,执行“逆向”的资产配置思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但眼见的,这轮的震荡幅度非常窄,没有太多波段油水可作。

      而更乐观者则认为,若今年上半年市场在政策压力下有所调整的话,下半年将会有明显机会。“当然,前提是市场先出现调整走势”。

      主题投资机会遭退出

      相对普遍重新趋谨慎的态度,私募的仓位也再度往下调整,甚至是此前一直被推崇的主题投资机会。

      来自业内的统计显示,在春节前伴随着整个市场的反弹,私募曾经整体出现一波小幅的加仓动作,平均加仓幅度在3~5个百分点,但是,很快这个态势遭到冷遇,进入3月份后,整体来看,私募的仓位重新趋于下降。

      其中,一线的投资机构整体仓位已经重新回到今年年初的水平,大概重新回到30%一线的仓位。而其他机构也在积极调整仓位,甚至是整体的组合。

      总体上看,即便是此前受到推崇的主题投资机会,在最新的两周也受到了打击。目前来看,只有医药、3G等少数行业的确定性增长机会,受到了一致的看好。当然,“估值”则成为普遍性的问题。

      此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金融地产,在经历上周表现后,又一次遭遇重创,但似乎并未影响机构太多的判断。总体上看,伴随着金融地产的静态估值开始接近低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考虑其中对投资机会。

      全球宏观出现变数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似乎把宏观政策列在了策略制定主要考虑的因素,但正如果过去两年所显示的那样,绝大多数机构未必能在这点作出很出色的判断

      总体上看,一些机构认为,美国初领失业金人数和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都出现好转,失业率是个公认的经济滞后指标,这说明美国经济复苏已得到市场认可,特别做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2009年更是以近几年来最好的市场表现给予了证明。

      但客观上,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几个高负债国家,则成为新的隐患。未来4至5月份,还有多个引爆时点的说法,更是引得很多机构开始担心。

      此外,还有多家机构认为,2009年,全球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而2010年是政策退出之年,过量的流动性极可能造成未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甚至造成二次经济危机,而收缩流动性的过程也是经济复苏放缓的过程,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各国货币和管理当局的政策将直接对经济和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其中的不确定性将成为市场判断的难点。

      加息与否是大问题

      

      伴随着“两会”后政策预期,国内经济也成为各家机构的判断重点。目前私募机构对于经济的判断和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09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成为在全球的经济中率先走出低迷的领头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来自于中央政府的巨量投资刺激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自中央政府的投资超过了1万亿,这个状态总体讲得到延续。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现在巨量的新增信贷规模达到9.5万亿元。至2009年12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了27.7%,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2.4%,为15年来最高水平。进入2010年1月份,2009年这样的宽松货币政策将在经济已经企稳回升的基础上而逐步收紧,目前仍然是宽松的。

      第三,目前货币逐渐退出的趋势已经明朗。其主要做法包括压缩信贷规模和可能的货币工具。另外,需要担心的是,通胀趋势迫可能使货币政策转向。而年初即上调银行准备金率,似乎预示着对信贷放量的担忧已采取了收缩的行动。

      而目前机构间仍存分歧的则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基于出口的判断,很多机构预计出口在上半年表现强劲回升,并进而改变目前低通胀的环境。换言之,部分机构预测,在经济回升的态势上,中国经济过热可能性不能排除。而这和通胀预期均有可能导致央行采取激进的货币收缩政策,比如,提前启动升息步骤。

      但也有机构认为,中国通胀无实质性压力,今年不需担心。因此,对货币政策的潜在调整空间,各方有比较大的分歧。

      另一方面,还有部分机构认为,中国通胀无压力,但经济增长则不稳当,在这种情况下,突如其来的政策,随时可能在某个时刻,导致经济景气的二次探底,而1月份企业景气指数略有回落至55.8,部分反映了1月份由于信贷收缩而带来对市场回升减缓的些许担忧。当然,对于经济过热派来说,这样的说法纯属胡诌。

      总体上看,对于未来加息的担忧和判断,是目前主导整个行业短期内的一个焦点问题。

      估值再现争议

      当然,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则是目前的估值水平。无论是从短线还是长线的配置角度看,现在的估值似乎都无过高之嫌,但同时,对于这样的估值水平,很多机构都有争议。

      一家私募机构表示,尽管目前估值不低,但是,这是在今年增长25%的一致预期下计算出来的。如果流动性导致估值下调,整个市场的动态估值未必那么有利。

      但也有机构认为,今年业绩增长有力,货币政策也只不过是略紧,因此,目前这个位置就是底部,未来很多行业会有确定增长,甚至超预期增长。

      还有机构认为,估值更多体现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而在中国这个周期类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其实,政策依然是重大变量。因此,争论估值,某种程度上是在争论政策和行业的前景。

      未来投资方向

      伴随着市场进一步趋于震荡,机构对于市场的投资方向也有了更多的判断。

      总体上,目前阳光私募更看好以下四个方向。第一是大消费行业:包括消费零售家电和一些相关行业。第二个是政策可能进一步支持的新兴行业,诸如智能电网、新能源、核能、3G等行业。第三个是前期大幅下跌而基本面可能没那么糟糕的行业,类似机械、设备、房地产和金融;第四是受到未来政策动向而受益的行业,诸如航空、航运和港口、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