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化肥上市公司转型代价不小
⊙记者 陈其珏 实习生 张俊杰
○编辑 李小兵
近日,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企业纷纷加快从“气化工”到“煤化工”的转型,包括云天化、赤天化、中原大化等公司都相继迈出突围步伐以应对天然气涨价及供应短缺等不利因素。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公司此前购置的天然气专用生产制造设备不容易出手,可能成为转型须付出的重大代价。
受到去年以来天然气“气荒”的影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行业曾一度断气停产以保民用,至今仍有部分气头化肥企业尚未恢复生产。而在天然气价格看涨及供应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气头企业都意识到了从“气化工”转型“煤化工”的必要。
赤天化日前一份公告显示,拟公开增发1.5亿股以转向煤化工项目建设。据称,公司能够成功转型是借助于贵州地区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而云天化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划“煤化工布局”。此外,中原大化也在对化肥装置原料路线改造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交流。若方案实施,公司化肥装置将改用煤作原料。
尽管“气头”化肥厂转向煤化工已成大势所趋,但分析人士对此番转型仍存疑虑。
“煤化工耗水耗煤不环保,行业前景不确定因素很多。”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徐文峰说,“而在转型过程中,天然气化工行业的生产制造装置属于专用设备,改造为煤化工加工装置几乎是不可能的,将其转让出售的难度也很大——国内应该找不到气源丰富的买家。”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也表示,目前气头行业面临很棘手的问题就是设备的淘汰转型。
此前,云天化2008年的年报披露: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比期初增加115.27%,主要是天安公司合成氨项目及重庆分公司聚甲醛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结转固定资产所致。记者了解到,合成氨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以天然气为原料而聚甲醛也需由天然气深加工所得。这些生产装置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外,由于气头行业的化工专用设备的折旧年限比较长,如果在固定资产清理时,某些设备尚未提满折旧就报废处理,企业将蒙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