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敏 ○主持 于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对外贸易的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真正地想清楚了,当前的这种出口多、进口少的外贸模式对我们是不利的。巨额的贸易顺差等于是把大量的资源、服务给了别人,换回的是一堆钞票。现在电子化了,别人连钞票都不印了,给你的账户上加一个数就完了。而一旦全球通货膨胀,你还没地方躲没地方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积累的外汇储备缩水。
这就是为什么外贸的目标应该是“促平衡”。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外贸平衡呢?美国人给我们支的招是让人民币升值。可是,从2005年起人民币升值了20%,但外贸顺差并没有下来,这招看来不灵。另一种做法是减少出口。把那些污染的、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少出口。但是这对增长、对就业都会有负面的影响,也不灵。剩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想办法加大进口。
近几年来出国回来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外国的东西比国内便宜多了。甚至那些“Made in China” 的产品,国外的价格都比国内便宜。这种现象不但出现在人均收入远远高于我们的美国、欧洲,也出现在人均收入跟我们差不多的,甚至低于我们的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
按这个现象分析,人民币不是应该升值,而是应该贬值才对。或者说,应该有大量的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但是这并没有发生。
为什么国外的东西会比国内便宜而没有出现大量的进口呢?我在新浪微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博友们给出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说是我们国内流通费用太高,包括店面租金、各种税费、检查费、清洁费、甚至节日费等等,这些最后都要由消费者来负担。商务部长陈德铭就曾说过,我国商品销售价格中有一半是耗费在流通成本上了。还有的博友说我国不但进口税太高,出口退税也太高,这就造成了商品卖出国外能拿到出口退税,卖到国内反而要交高税,一进一出,价格的差别就出来了。有的博友还说,这有可能是跨国公司的策略,他们利用国人的品牌崇拜心理,把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定得高高的。
这些说的可能都对,但问题是如何解决。首先是我们的政策制定部门应该将有关进口的政策仔细检查。很多政策是在我国外汇短缺、出口逆差的时候订的。当时要减少进口,推动出口是必要的。但现在是要促进贸易平衡,一些过时的政策需要重新修订。(下转A4)
(作者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