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融资融券现场检查接近尾声
    下周公布评审结果
  • 地方融资规范文件将出 上海率先启动排查清收
  •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追溯海外社会责任投资的源头
  • 市场动态
  • 地产股崛起沪指“三连阳”
    风格转换仍难一蹴而就
  • 基金投资线路图曝光 剑指三大方向
  •  
    2010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融资融券现场检查接近尾声
    下周公布评审结果
    地方融资规范文件将出 上海率先启动排查清收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追溯海外社会责任投资的源头
    市场动态
    地产股崛起沪指“三连阳”
    风格转换仍难一蹴而就
    基金投资线路图曝光 剑指三大方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方融资规范文件将出 上海率先启动排查清收
    2010-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邹靓 ○编辑 陈羽

      地方融资规范文件将出

      上海率先启动排查清收

      ⊙记者 邹靓 ○编辑 陈羽

      

      3月初,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信贷开始集中排查。同一时间,一份关于规范地方债务和融资管理问题的文件已获国务院原则通过,大规模风险排查及贷款清收或将于月底启动。

      

      规范文件欲出

      2009年,中央启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各级地方政府为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纷纷成立地方融资平台,相应贷款快速增长。非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超过60%的新增信贷投向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即全年新增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信贷超过6万亿。

      此举虽对地方经济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规模迅速增长后积累的大量风险隐患,已引起国务院、银监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两会期间公开表示,在去年扩大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出现了比较快、比较高的增长,如果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将会带来潜在的财政风险或者说金融风险。

      有媒体报道,一份关于规范地方债务和融资管理问题的文件已获国务院原则通过,并于日前转发至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广征意见。文件建议,要求相关机构对现有负债规模、结构进行全面清理;考虑允许省级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途径来获得合理的地方发展资金;建议关闭仅具有融资功能的地方融资平台等。

      消息人士透露,该办法最快可于月底出台。

      

      上海启动全面排查

      上海银监局于近日召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信贷风险防控下达三项原则性要求。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在会议中强调,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风险防控是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防范的重点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先行自查,银监局将持续关注和跟踪各行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定期地进行抽查,督促和指导各行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银行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在此之前,上海银监局于2月1日曾召开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阎庆民在会上明确2010年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需重点管控四类风险,其中之一便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他认为,“目前上海市、区两级融资平台贷款占比相对较大,需要高度关注部分区县级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和担保措施”。随即要求各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平台风险防范的“补救工作”。

      一国有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上海银监局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信贷风险尤为关注。“2月初会议上,主要是要求商业银行做好风险评估,针对项目的不同评估情况进行处置。这次细化到,要对流动资金贷款建立信贷台账;贷款参与行要向主评审行时时提供信息和数据,以掌握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整体风险状况。”

      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按照还款来源分为三类:对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质)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贷款,按商业化原则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贷款,需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挪用或资金闲置的贷款,必须尽早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