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在稳健经营与
    开拓创新中寻找平衡——访南京证券董事长张华东
  • 吴焰:人保寿险快速发展是健康可持续的
  • 行业指基万事俱备 金融地产不缺东风
  • 甩掉历史包袱 直销带动车险盈利
  • 杨超:国寿从“做大做强”迈向“做优做久”
  •  
    2010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机构动向
    在稳健经营与
    开拓创新中寻找平衡——访南京证券董事长张华东
    吴焰:人保寿险快速发展是健康可持续的
    行业指基万事俱备 金融地产不缺东风
    甩掉历史包袱 直销带动车险盈利
    杨超:国寿从“做大做强”迈向“做优做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业指基万事俱备 金融地产不缺东风
    2010-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金滔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研究开发部主管
      王乃生
      国投瑞银基金
      总经理助理
      邓航
      国泰君安
      首席银行业分析师
      伍永刚

      提要:境内首只行业指数基金,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基金LOF本周已经开始发售。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两大创新业务也有望激活蓝筹个股行情。虎年开市以来,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蓝筹个股逐渐走稳,让人们再次对市场风格转换多了几分期许,首只行业指数基金专注金融地产蓝筹个股,其发行冷暖也被视作市场风格转换的又一信号。本期《行业指数基金大家谈》,邀请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主管王乃生、国投瑞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邓航、国泰君安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与投资者一起谈谈行业指数基金的发展前景与金融地产行业的投资机遇。

      黄金滔

      300金融,经典指数的优秀分支

      主持人:沪深300已经是一只非常成熟和经典的指数,为什么还会研发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等一系列行业指数?

      王乃生:作为国内股票市场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沪深300指数已成为众多基金的业绩衡量基准,并在境内外被多家机构开发为指数基金和ETF产品,跟踪资产在境内股票指数中居首位,也是境内首只股指期货选为标的指数。随着沪深300指数的广泛应用和市场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投资者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解剖、分析和评判指数运行动态。推出沪深300行业指数,有助于投资者从行业结构上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更深入地掌握沪深300指数运行动态,对沪深300指数作为业绩衡量基准和投资标的以及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市场应用与投资研究,都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在2007年7月2日正式发布10只沪深300行业指数,用以反映沪深300指数成份中不同行业公司的整体表现,并为投资者从行业角度剖析沪深300指数及市场整体提供了有力工具。

      主持人: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成份股有何特征?

      王乃生:截至2010年1月31日,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由56只成份股构成,其中银行股14家,占权重54.34%;保险股3家,占权重12.74%;证券、信托等综合金融股11家,占权重15.28%;房地产28家,占权重17.64%。从组成来看,以银行、综合金融和保险三类子行业为代表的金融股权重占比超过80%,地产股权重占比不到20%。

      主持人: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多少时间调整一次、编制有何特点?

      王乃生:沪深300行业系列指数在编制中借鉴了国际主流的投资型行业分类标准,并根据我国市场特点进行了调整,将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分为10个行业,分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医药卫生、金融地产、信息技术、电信业务和公用事业,再以各行业股票作为样本编制指数,从而形成10只沪深300行业指数。沪深300行业系列指数在计算方法与维护规则上与沪深300指数完全相同。

      作为沪深300行业系列指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的样本股一般随沪深300指数样本的调整而调整。对于沪深300指数,指数成份股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一般为1月初和7月初实施调整,调整方案提前两周公布。对符合样本空间条件、且总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沪深市场前10位的新发行股票,可依据沪深300指数编制规则启用快速进入指数的规则。

      行业指数基金

      引领指数基金创新风潮

      主持人:国投瑞银基金以“创新”闻名业内,虎年第一只基金又推出境内首只行业指数基金,为何要推出行业指数基金?

      邓航:对于推出行业指数基金的考虑,我们是考虑到目前境内所发行的指数基金中,以规模分类的指数基金居多,像大家熟知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深证100指数基金,像去年一年新发的沪深300指数就达10只之多,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数量,也与其样本股代表性、行业覆盖,市场影响力较好有很大关系,也自然支持十几只同类型基金同时存在的格局。但在另一方面,也会加剧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无法满足投资人的差异化细分需求,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也进一步秉承公司一贯坚持的产品创新理念,在国投瑞银2009年发行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产品中,就引入了结构分级的设计,形成了境内首只指数分级基金,这一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模式也有望成为今后分级产品的通用模式,像近期获批的几只分级基金,在设计中有不少细节都与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的产品细节接近,这也表明市场对这些创新设计理念的认同。今年,公司又推出首只行业指数基金,对大家熟知的指数基金作了行业细分,让指数基金不再只强调规模化,投资人通过行业指数基金,也可以实现行业配置的目的。

      之所以在目前这一阶段推出行业指数基金,一是经历过去几年的发展,指数基金的投资方式和理念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同;二是经济周期与行业轮动效应不断显现,也进一步催生了行业指数基金的投资需求;三是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境内证券市场形成了金融地产、能源、原材料等多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行业上市公司群体,在境内发展行业指数基金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事实上,在成熟市场,行业指数基金基本覆盖了各个行业,成为投资者主要的行业配置工具。

      主持人:与沪深300等其他指数基金相比,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基金的优势在哪里?

      邓航:国投瑞银推出境内首只行业指数基金,填补了指数基金产品的空白。首只行业指数基金之所以选择金融地产行业指数作为标的,也是考虑到金融地产行业的在我国国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地位,以及这一只指数的56只样本股的权重占比和利润占比优势。目前,金融地产行业是沪深300指数中权重最高的行业,截至2010年1月31日,金融地产公司占沪深300指数的权重达到37.18%,A股总市值达到5.45万亿元。而该指数的样本股虽然只有56家,但其利润贡献却很可观,与A股市场1700多家上市公司的2009年三季度利润相比,金融地产指数样本股的净利润占比达48.67%。

      从行业角度选择指数基金,必须关注所处行业指数的历史业绩表现及最新估值水平。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2005-2009)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累计收益、年化收益及风险调整后收益均好于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高达420%,分别超过同期深证100R指数46个百分点和和沪深300指数168个百分点。而到今年1月底,金融地产指数的PE水平不到20倍,处于过去五年的历史较低水平,也远低于A股市场均值。目前市场中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溢价已经持续了4个多月的时间,按照历史上中小盘股跑赢大盘股一般持续3至6个月的经验判断,中小盘股行情可能接近尾声,风格转换只是时间问题,积极的投资者可以提前布局,静候蓝筹行情的风格转换。

      银行股的投资机遇越来越近

      主持人:您对2010年银行板块的投资前景怎么看?相比其他板块,银行板块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吗?理由何在?

      伍永刚:2010年银行板块会有一波较好的投资机遇,目前这一投资机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首先,从银行基本面看,2010年银行业量价齐升,盈利重回稳健较快增长轨道。我们预计银行业贷款增长18.5%;净息差上升15个基点;资产质量稳定可控,信贷成本仍处0.5%低位;非息收入保持20%-25%的较快增速;费用收入比平稳略升;全年净利润预计增长23.6%。2011年及之后,银行业净利润有望保持15%-20%的稳健较快增长。

      其次,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的推出有助于银行股估值水平提升。银行股有望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将增加银行股使用价值或提升杠杠;银行股在沪深300中举足轻重,也将增加其对于股指期货的利用价值。因此,我们仍坚持认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成为银行股上涨行情的催化剂。

      第三,银行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目前银行股2010年动态市盈率PE平均12倍,仅相当于大盘PE的77%;银行股2010年动态市净率PB平均2.05倍,仅相当于大盘PB的65%。

      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也将提升银行股投资价值。其正面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资产重估将使银行贷款抵押物升值,对银行资产质量信心将随之增强,信贷成本下降,提升估值;(2)从市场方面来看,在外部资金进入本土市场后,盈利增长稳健的银行股也通常容易受到资金追捧。

      主持人:2010年,影响银行板块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市场流动性的紧缩,大型银行的持续融资,对银行板块的整体估值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伍永刚:2010年,对银行板块投资价值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有3个:宏观经济复苏会否遭受挫折;货币政策转向、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等政策存在不确定性;银行再融资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

      宏观经济复苏进程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等业务的增长和银行的资产质量;货币政策能否成功微调,积极财政政策如何退出等重大政策存在的不确定性也会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盈利水平。目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不断增强,美欧经济也正在从危机中走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向好,遭受重大挫折的可能性较小。货币政策微调与积极财政政策退出虽牵涉到许多复杂因素,但从目前的趋势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大幅转向的可能性不大,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也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将使政策不确定性可能给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

      至于银行再融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我们认为,其可能的负面影响被夸大,而且目前银行再融资的格局已基本明朗,可能的负面影响已大部消化。

      根据我们的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上市银行再融资约2170亿元,但其中H股融资分担640亿元,A股再融资规模仅为1530亿元;如果再考虑银行大股东部分出资,大型国企参与增发等,则银行再融资对市场流动性可能带来的冲击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