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建华 ○主持 于勇
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经历过“供应短缺、物资贫乏”的年代,那时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得凭票供应。当然那时不用担心产品会卖不掉。改革开放20年,这一切就完全改变了。到了上世纪末,不仅各种票证早已成了收藏品,而且顾客需求被企业当作至宝,生怕错过。人们不用担心买不到需要的东西,而是耐心等待更优惠、更称心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顾客也很快适应了这种改变。
A股市场从无到有,也经历了20年的发展。只是从过去各式各样的股票认购证,到现在的网上网下申购,但A股市场基本上一直是一个卖方市场:融资方一点都不担心股票发不掉;投资者更关心的不是新股的质地,而是能够中到或买到多少新股。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A股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或许就从今年开始。
推动买方市场形成的,当然是由于股票供应的大量增加;而推动新股大量发行的,则是宏观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需要。我们看到,自去年IPO重新开闸以来,新股发行和上市速度一直没有放慢。近几个月来,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和上市的家数或融资总额也屡创历史新高。2010年的A股市场,很可能会在融资额上创造一个类似“6124点”那样的历史纪录。因此,2010年的A股市场注定是一个买方市场。
那么,作为买方市场,A股会有哪些特点呢?或者说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一是市场总体股价不会远离估值底,或者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大盘可能很难脱离底部区域。今年以来的行情就一直在估值底和“紧缩顶”之间徘徊。年末岁初众多机构研究报告对今年大盘高点的预计大都没有超过4000点,有些甚至更为悲观,连3500点都没超过。到目前为止,行情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点。而在笔者看来,今年股指不仅是回到4000点以上有很大难度,而且很有可能将多次返身向下考验市场的估值底,甚至可能再次见到2700点以下。
二是新股的发行价将逐步趋于合理。近期的新股,尤其是大盘新股上市后即跌破发行价已是屡见不鲜。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比中签者更低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上买到原始股。这若是发生在过去,极可能引发场外资金的抄底行为。但到目前为止,市场各方表现得非常平静。这表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天然落差”正在逐渐消失,一级市场也已不再是无风险的投资场所。将来,新股发行中会不会出现由于定价不合理、营销不到位而导致发行不成功的案例呢?很可能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标志着A股市场不再仅是一个融资平台的,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也不再只是理论意义上的事,“调结构、促转型”有望通过这个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
三是融资一方(卖方)对投资者需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证券投资品种的创新层出不穷,各种促销手段也将应运而生,对投资者的服务水平将有明显提高。
成为买方市场是A股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A股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空利多,而是整个市场发生了质变。比如说,投资者一方面比较容易买到估值合理甚至被暂时低估的股票,但另一方面,这些股票很可能只有长期持有,才能享受到业绩增长和经济成长带来的收益。这对于注重长线投资、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大资金,如社保和产业资本等是极为有利的。而对于习惯于立足波段、做做短差、及时兑现收益的中小股民来说,虽然可供选择的目标更多了,但由于市场更加复杂,新的考验接踵而至,其操作难度只能是有增无减。
择股时改变过去那种急于买入的心态应是不少中小投资者当务之急。当股市成为买方市场后,投资者应学学家庭主妇们选购吃穿用品时的态度,要表现出足够的信心、耐心和细心。(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副主编)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