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易宪容
作者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些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以此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及促进居民的财富增长。
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发改委曾提出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报告,提出要采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和加强个人收入调节等四项措施。日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从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改革等三方面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这表明,当前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对推进方面的改革将影响深远。
那么,导致目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根源有哪些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从何入手?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自1990年中期以来,劳动者报酬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出现大幅下降;二是居民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民收入所占整个国民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小;三是收入分配主要朝着资本、企业和政府方面倾斜。
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许多制度安排不合理,这是导致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最大根源之一。比如说,正是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造成目前农民收入水平仍处于最低水平。改革开放前,“价格剪刀差”将巨大的财富由农业转移到工业;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提高落后与经济现代化进程。
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重大的制度安排问题,单纯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或对农民实施简单的救助,很难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难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
二是国内要素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导致通过权力寻租而不是市场价格机制可获得部分要素的财富分配,使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问题日趋严重。
当通过权力寻租而非市场机制占有和使用部分国有或全民的资源时,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分配与权力的大小相关,却与劳动的创造或努力无关。这样,不仅会导致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增长不断下降,还会导致社会中“官本位”的现象日趋严重,更容易形成腐败。
因此,要调整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从根本上讲,还得从改革当前对经济的不当干预与占有入手,或从改革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入手。
三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过度干预与管制,或部分制度规则的不合理,导致部分政策已演变为财富转移与分配不合理的机制。
比如,当前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占比并不大。这说明,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并没有有效起到调节居民在初级财富分配环节中存在不合理的正面作用。
除了上述三大显性影响因素外,还存在部分影响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隐形原因。比如说,利率的管制,将存款利率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损害存款人利益的同时,又将利益转移到了债务人手中。这种财富的转移,不仅降低了债务人的融资成本,还可能导致债务人滥用资金(如投资高风险项目),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而且还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或弱化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迄今,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已经或将产生的负面影响,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正是绝大多数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小,正是由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引致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出口和投资增长。更重要的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也将不利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顺利进行。
在笔者看来,要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我们就必须对一些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和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弱化权力对要素市场利益分配的寻租、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及借助公共决策降低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措施,彻底改变当前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现象,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由此可见,要想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关系,要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就要改革阻碍或引起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些重大制度,这才是“治本之道”。否则,我们将可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