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财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观点·专栏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13:公 司
  • 14:公司纵深
  • 15:公司前沿
  • 16: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纵横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一号提案”聚焦低碳 汽车业有望成低碳社会先锋
  • 电动车两大领军人物论道 谁能笑傲新能源车市场?
  • 中国或将主导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跨国汽车巨头加速抢滩
  •  
    2010年3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车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车产业
    “一号提案”聚焦低碳 汽车业有望成低碳社会先锋
    电动车两大领军人物论道 谁能笑傲新能源车市场?
    中国或将主导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跨国汽车巨头加速抢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号提案”聚焦低碳 汽车业有望成低碳社会先锋
    2010-0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尽管《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并未在两会前如期推出,但这并不妨碍“低碳”搭上两会的顺风车,引发一场深刻、理性的探讨。而从两会上传出的一个明显信号是:更具领先优势,有望最先“晋身”为低碳产业的,非汽车业莫属。

      新能源汽车从降低排放、节能环保上来看,可谓低碳产业的排头兵,也因而成为这次两会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就“新能源汽车的私人补贴政策、加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尽快出台”等建言献策。

      中国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也对记者透露,两会之后针对新能源出台的一些政策,将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认同,被列为本届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这无疑具有风向标作用。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成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

      据记者了解,发改委目前正在起草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将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界定,规划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该指导意见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大约10个城市推进低碳经济的试点。这一意见有望在全国两会后公布。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本报记者表示,低碳经济是个大概念,与电动车、小排量汽车,包括农村的柴油车改进等有直接联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相当重要。

      两会上,汽车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建言,其中,汽车质量、低碳、新能源、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等“热词”在代表的提案中不断闪现。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私人补贴政策、加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尽快出台”等方面。

      事实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辆,到2020年将达到2.5亿辆。中国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势必进一步加重能源和环境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在汽车节能减排方面领先,谁就能占得先机。对各个汽车厂商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开发领域。

      

      补贴刺激力度应加大

      两会期间,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王建钧对上海证券报坦承,希望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私人用户的补贴能尽快出台。

      在成本和市场化之间苦苦挣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正迫切期待着政府的补贴政策成为现实,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上路”将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人大代表的长安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尹家绪在两会上提出,中国应从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方面加快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在纯电动汽车导入初期,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差价给予较大幅度的补贴;给予电动汽车停车场优惠、充电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出台电动汽车免征消费税、购置税等最优惠的财税激励政策,并对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自主创新企业给予减免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事实上,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3月7日透露,工信部联合有关部委计划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试点工作。从区域上来说,要增加若干城市进入试点。

      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也由苗圩带来。他表示,对私人购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目的是引导社会更加重视汽车的节能与环保问题。针对个人购买纯电动轿车,中央财政的补贴最高可以达到5万至6万元人民币,地方政府也会给予补贴。对于补贴的标准,苗圩表示,“节油越多补贴就越多,现在个人购买只限定于轿车,中央财政的补贴最高可以达到5万至6万元人民币,当然是针对纯电动车,最低的可能只有几千元。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试点,还表示中央政府补贴多少,地方政府也出多少。”

      “这样一来,如果一辆电动车的节油标准达到6万元的国家补贴,再加上6万元的地方补贴,最高12万元的补贴对中国新能源车的销售刺激力度会很大。”东海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吴文钊这样评价。

      据悉,2009年开始,中国启动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长度10米以上的城市公交客车是当时补贴的重点,其中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分别补贴50万元和60万元。

      在搭上了两会顺风车后,2010年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新能源轿车元年”。

      

      新能源汽车标准呼之欲出

      除了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也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点。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提出了《关于制定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的建议》。主要内容为:一是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委员会,制定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二是关键零部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首先是关键零部件标准的制定,尽快确定统一的关键零部件产业标准。三是以锂动力电池为依托,重点推进锂离子电动汽车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四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的接轨,制定出具有国际通用水准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新能源车相关技术专家指出,今年日本丰田汽车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将在100万辆左右,而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还没有大规模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这已表明我国在新能源车的开发方面差距很大。

      为此,人大代表、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在两会上的提案是:利用国家补贴的鼓励政策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方式,从低度混合动力车起步,通过不断增加的节油强制性技术标准和不断修改的国家补贴鼓励政策相结合,加速我国的技术进步和新能源车推广的速度。

      人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也建议,应明确汽车产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具体量化指标,如新能源汽车规模等。

      中国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记者表示,在两会之前国家就已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两会之后针对新能源出台的一些政策,将进一步刺激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从而使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