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财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观点·专栏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13:公 司
  • 14:公司纵深
  • 15:公司前沿
  • 16: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纵横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再临加息敏感窗口 大盘犹疑难向前
  • 后市大盘将震荡攀升
  • 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没有时间表
  • cnstock
  • 基金:近期加息可能性不大
  • “大象舞会”开不成 箱体格局暂难变
  •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 每日关注
  •  
    2010年3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再临加息敏感窗口 大盘犹疑难向前
    后市大盘将震荡攀升
    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没有时间表
    cnstock
    基金:近期加息可能性不大
    “大象舞会”开不成 箱体格局暂难变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再临加息敏感窗口 大盘犹疑难向前
    2010-0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于勇 朱绍勇

    出口数据持续向好,二季度可以关注出口的投资机会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于勇 朱绍勇

      

      昨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市场关注焦点——2月份CPI上涨2.7%,略高于预期且逼近3%的风险水平。这也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提前的担忧。然而从业内分析人士的解读看,2月CPI数据偏高有其不可持续的内在原因,因此仅凭单月的数据来判断加息与否不具参考价值。事实上,昨日披露的宏观数据对市场影响应属中性甚至偏乐观,同时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周四,A股股市场维持了震荡市的特征。早盘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令市场出现一些波动,最终凭借金融、煤炭股的拉升上证指数得以红盘报收。不过总体而言,市场仍然缺乏持续性热点,场内观望情绪有增无减。部分市场人士因此担忧,在目前大盘可上可下的敏感阶段,CPI涨幅超预期或将促使加息提前到来。

      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述担忧大可不必。“2月CPI偏高主要是食品价格同比上升较快。我们测算了一下,2月份CPI2.7%的涨幅里有2.06%都是食品价格上涨贡献的,而食品上涨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一是去年同期是食品价格的最低点,二是今年2月份是中国农历新年,拉高了食品价格。”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指出,这两个因素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下个月的CPI水平预计会下降。

      事实上,在全年将保持温和通胀的普遍预期下,分析人士认为通胀今年不会产生很令人担忧的结果。

      “对市场来说应该说还是一个中性的信号,不会引发强烈的政策调控的预期。虽然市场还是一个震荡的走势,多空双方处于拉锯的格局,但不应该太悲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余晓宜也认为,昨日公布的宏观数据对大盘整体不会产生什么大的波动影响。

      但不能否认,加息压力仍然存在,应该说只是时间问题。有观点认为,只要这只“靴子”不落地,大盘很难走出持续性的上升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同时公布的出口数据释放出行业持续复苏的信号,分析人士也普遍看好今年出口复苏对于市场的积极影响。有分析师甚至认为,出口复苏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

      “我们对市场偏乐观,另外我们预计也不会产生经济二次探底。因为即使加息和政策退出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出口在复苏,从而带动民间投资复苏,所以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文招指出。

      余晓宜也建议,考虑到其中出口数据持续向好,二季度可以关注出口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