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财经要闻
  • 7:专版
  • 8:专版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价值报告
  • 13:市场趋势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圆桌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营销
  • A6:基金·投资者教育
  • A7:基金·投资者教育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资金推动型行情或难以为继
  • 升值注资重组预期
    航空股迎来良机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上证指数的看涨图表形态
  • 大盘指标股崛起机会在不断增加
  • 股金在线频道周末荐股
  • 别忘了“高抛低吸”
  •  
    2010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4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14版:开市大吉
    资金推动型行情或难以为继
    升值注资重组预期
    航空股迎来良机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上证指数的看涨图表形态
    大盘指标股崛起机会在不断增加
    股金在线频道周末荐股
    别忘了“高抛低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别忘了“高抛低吸”
    2010-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伟君

      ⊙潘伟君

      

      中长线投资选取的多是中小盘成长股,在以前,只要成长性明确那么股价就会稳步上行。因为中长线买家往往是逢低建仓,所以股价一旦下跌就会有买家进场,而持有者也不会因为短期下跌而卖出,这样股价总体就会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中,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大有不同。

      由于权重股的相对稳定,在下跌市场中中小盘股的下跌幅度会大于指数,这一原因的产生源于估值在市场上的逐步流行。当市场走软时那些被炒高的中小盘题材股会因失去估值的优势而大幅度下跌,从而带动其他中小盘股同步下跌。

      中小盘成长股一般会吸引一些机构的加入,但这类资金参与的只是一次性的买单,并不会维护股价。而维护股价的主要力量就是主力资金,一旦失去了主力资金的关照中小盘股的股价波动就会越来越大,我们不能期望靠市场散单来维护股价。

      当然,成长股总有证明自己的一天,只是需要时间,而且由于题材的缺乏成长股很可能被长期低估,不过股价的长期上涨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持有成长股仍然是我们稳健投资的首选,只是在操作上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特别要注意“高抛低吸”。

      “高抛低吸”是老生常谈,我们似乎也一直想这样做,但失败的次数很多,因为在一个中期趋势比较明朗的市场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假设股价从7元一路上涨到12元,其间必定会有一些调整,但我们总是在下跌以后再卖出或上涨以后再买进,这样的操作对于较小幅度的调整来说结果肯定是低抛高吸。比如股价从9元开始,我们往往等到股价跌到8.5元甚至更低才考虑卖出,并看低股价8元以下。结果股价只有跌到8.1元,于是我们继续等,但股价没有继续下跌,最后向上突破9元,这时候我们等不及了,因为对于股价的中期趋势看好所以在9.1元重新买了回来,这次操作损失了0.6元(不算成本)。我们就这样被教育了,所以不再期望“高抛低吸”。

      然而这是在中期趋势明朗的市场,股价走的是较宽的上升通道。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成长股的上升轨迹已经不是上升通道了,而是阶段性的箱体然后是突破上涨再走新的箱体,其中的向上突破是业绩增长的时点促成的。

      对应于这种新的变化我们可以调整策略:在业绩提升的时点没有到来之前在箱体内进行“高抛低吸”的操作,当业绩增长的时点来临之际则坚守不动,等待新的更高的箱体出现再重新“高抛低吸”。

      对于这个箱体顶和底的研判可以通过转换点来确认。其实箱体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并不一定存在固定的顶和底,每一次波动的顶和底取决于市场的转向,所以是不一样的,判断顶和底最简单而且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连续多个交易日的趋势转换点。

      当买卖点出现后我们就应该出击,或者卖出或者买进。尽管这样我们并不能保证卖在阶段性高点或者买在阶段性低点,但起码可以是次高点或者是次低点,如果能够结合一些细节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买卖点。

      这就是新时代的“高抛低吸”。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进行综合分析,比如个股的连续阳线和阴线与基本面有没有关系等,还有成交是不是有明显放量,为什么会放量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参与的资金量,对于一些大资金来说这样的操作是不现实的,它更适合于中小资金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