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麦金农
作者系美国斯坦福大学
经济学教授
翻译:张国红、乐嘉春
眼下,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正以它们一贯的手法单边押注人民币升值,国际上又有人不断抱怨人民币被低估了。但是,中国仍应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长久稳定,这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仍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投机活动之所以会如此风靡,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将可能会从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政策中退出,更是因为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正以它们一贯的手法单边押注人民币升值。当然,外界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官方的言行,捕捉何时人民币可能会升值的任何“蛛丝马迹”。这样,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两周前,周行长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人民币盯住美元只是帮助中国度过金融危机的一种“特殊的政策”,但“这样的政策迟早要退出”。同样,温家宝总理于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但问题是中国非得让人民币不断升值吗?自2008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使中国得以成功实施一揽子金融财政的刺激政策,并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国内消费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2008年庞大出口部门40%的下跌,经济又恢复到年增长8%的合理正常水平上。而中国的国内消费增长也吸收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尽管这对欧美国家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是,中国仍将是2010年引领世界走出由美国银行业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力量。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对2009年中国成功实施国内信贷扩张(增幅超过30%)是至关重要的。在2008年7月之前,市场预期人民币每年将升值约6%。由此,导致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同时也阻止了私人资本外流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储蓄)进行融资。为了防止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央行不得不通过买入美元同时抛售人民币进行大规模干预。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央行的对冲操作结果之一是导致了国内货币增长(通胀压力)。在经济过热的背景下,这些对冲措施也干扰了银行信贷的正常流动。
幸运的是,2008年7月后,全球信贷出现了紧缩,导致全球对美元的避险需求突然激增。从2008年7月至11月,人民币还挂钩美元,但美元对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大幅升值超过20%。中国央行也适时停止了人民币对美元的进一步升值,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固定在6.83水平上,这一汇率水平一直延续至今。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是相当可信的,有助于阻止热钱的流入、减缓通胀的压力。于是,中国央行就可以放心地放宽对国内信贷扩张的限制了,这包括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此,中国也取得了率先走出全球经济衰退困境的初步成效。
但在2009年中期以后,美元出现大幅下跌(但人民币依然挂钩美元),美元贬值其实与美联储太长时期内维持零利率政策有关,但这将危及中国维持持续扩张的信贷政策。这是因为,国际上有人又开始不断抱怨人民币(但不是美元!)被低估了,投机者在纽约大量借入廉价的美元,为热钱流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提供资金支持。结果之一是导致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房地产住宅市场出现了大量泡沫,这迫使中国央行又要设法抑制国内银行的信贷扩张了。因而,矛盾的是,要使中国维持信贷的持续扩张,解决的方法就是美联储应当从零利率政策中退出,这种策略有时反倒可能使美国放宽对银行信贷的限制。
犹如钻石一般,固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值得“恒久远”吗?如果美联储不再继续奉行零利率政策的话,鉴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美元本位制,一旦美国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中美两国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对大家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在未来十多年的“赶超”阶段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将远高于美国或欧洲。不过,中国更需要一个工资的自然平衡机制,使制造业的工资增长能像劳动生产率增长一样快。但已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目前中国的工资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初步估计,2010年中国的工资增长将可能达到10%。
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可预见的稳定时,中国也将有望实现货币工资高速增长的幸福愿景。但如果雇主们忧虑未来人民币将升值的话,那么他们现在就不太愿意为雇员大幅增加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