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祥明 李和裕 ○编辑 衡道庆
自去年以来,央企“地王”屡屡出现,引发广泛质疑。为此,国资委昨天明确提出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多位专家和开发商表示,国资委的表态将促使央企拿地热情有所收敛。
据记者粗略统计,北京2010年北京拍出的29块非住宅用地计算,6成以上地块为国企获得,这些国企拿地的均价超过11385元/平米,超过民企拿地成本3成以上。由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过热的土地市场降温,同时也有利于房价稳定。
事实上,从2009年楼市回暖以来,央企“地王”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北京2009年下半年的“地王”全部为央企背景的房企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国11条”明确提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部门迟迟没有出台有效措施。两会刚过,北京一日内就爆出三家央企“地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稳定房价,而频出的‘地王’使得局部市场经常出现跳跃式发展。”中原地产张大伟向记者直言,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的最新表态又使市场有所期待。但业内人士也指出,国资委有关表态能否得到落实,有无配套政策(特别是金融信贷政策)跟进是关键。
“此次国资委的表态,似乎是针对处于舆论中心的央企‘地王’所做的回应,并没有实质性措施。”资深土地专家邹晓云表示,对于央企投资房地产的管理,需要各方面配套政策的跟进,长期而言更需要建立相应的产业机制。
“投资房地产,这是企业正常的投资行为,政府没有办法管。”一位央企高管曾向记者表示。对此,邹晓云认为,央企之所以敢于拿“地王”,除去房地产利润大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央企能利用垄断性地位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
“央企抢‘地王’,最主要的原因是钱太多,尤其央企的钱太多,钱的成本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直言,有些央企虽不在这16家范围内,但有些与别人合资了,甚至有些上市了,国资委又有什么办法去限制它们呢?
“央企都是各自为政、各有利益诉求,从‘退出’的操作方面来看,跨企业间的重组划拨恐怕很困难,也很费时。”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直言。此外,业内也在担心,未获批准的那些央企虽然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但还是有空可钻,比如通过入股参股等方式间接投资房地产。
“监管央企并非国资委一个部门的事情。”杨红旭认为,接下来想要“削弱”央企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得从控制增量入手,比如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禁止信贷资金和股市融资等直接用于购地,可这一现象仍未得到杜绝,为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