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券商IB开户首日见闻:准备充分平稳启航
  • 风格转换是个伪命题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 证券营业部IB资格将密集获批
  • 股指将维持震荡走高之势
  • 十字阴星:上攻乏力还是欲擒故纵
  •  
    2010年3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券商IB开户首日见闻:准备充分平稳启航
    风格转换是个伪命题
    cnstock
    每日关注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证券营业部IB资格将密集获批
    股指将维持震荡走高之势
    十字阴星:上攻乏力还是欲擒故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风格转换是个伪命题
    2010-03-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丁东 ○主持 于勇
      丁 东

      风格转换其实只是机构忽悠市场而已。今后二八现象可能还会有,但一定会越来越少。

      ⊙丁东 ○主持 于勇

      

      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日益临近,近期股市风格转换的呼声又开始高涨,各机构策略报告都在鼓吹风格转换。市场也在努力尝试着风格的转换,最近一周来银行地产股跌时抗跌,涨时领涨,颇有些架势。但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现在的大盘股行情和以前并不一样。过去风格转换演绎的是典型的二八现象,大盘股一启动,中石化、中石油、几大银行便上演大象跳舞,指数一路狂飙,而小盘股纷纷夺路而逃。在几次上演一日游闹剧后,投资者终于冷静下来,大盘股起舞,中小盘股也搭上顺风车,物联网、区域概念、高送配等各类主题投资迎风而上,又重新活跃起来。这表明在多次风格转换失败后,市场不再闻“大”色变了。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风格转换其实只是机构忽悠市场而已。地球人都知道,大象一起舞,市场绝大多数人是只赚指数不赚钱,那为何各个研究报告老是要呼唤转换呢?原因也很简单,只是因为众多大机构大量持有权重股,而由于银行地产等大蓝筹股一直受再融资和政策打压的困扰而萎靡不振,所以这些机构的业绩也一直让人难以恭维。但人算不如天算,风格始终转换不过来,原因也是一目了然:一,炒作大盘股需要大量资金,而从去年下半年起,货币政策开始出现微调,刺激政策退出、流动性回收是大趋势,供需出现矛盾。二,权重股的领头羊银行和房地产都不利于炒作,银行大规模融资压力始终存在,而房地产股则面临政策压力。尽管两者业绩都不错,但还是让人放心不下。三,宏观经济仍然处在不稳定阶段,业绩浪的炒作理由仍嫌不足。特别是能源、有色等大周期性行业,还远未到大打翻身仗的时候,个股热点更有利于具有送股题材的小盘股和具有资产重组预期的绩差股的炒作。四,权重股一旦出现疯涨,容易形成市场整体性的泡沫,大盘暴涨暴跌,必然带来严重的副作用,97年6000点的教训不能忘记。

      其实大盘股搭台,中小盘股唱戏是最佳的市场结构。这样的市场既稳定又不乏活力,符合“稳中有涨”的大原则。目前的市场正处在这样的好时段上,指数涨幅不大,个股非常活跃,下跌的空间又有限,尽管有一些结构性泡沫,但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机制来调节,这种良好的局面应该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说到底,风格转换其实是个伪命题,纵观世界各成熟市场,也没听说有狂炒大盘股的,涨得好的也都是中小盘股。所谓价值投资,看重就是蓝筹股长期稳定的业绩和分红,并不是要赚取炒作的差价。大盘股如果被炒作了,注重安全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反而到要离场了。以前的风格转换,二八现象实际上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当然也与蓝筹股较少,而小盘股业绩又差有关。目前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可以容纳更多的资金;主板市场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又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中小市值股票,这就使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近中小盘基金接二连三地发行也正是顺应了市场的这种变化。可以预见,今后二八现象可能还会有,但一定会越来越少。市场风格转换将成为过去式,而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则会固定化,你炒你的大盘股,我炒我的中小盘,各取所需,大小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也可休矣。(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主编)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