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时
⊙银通投资 秦天程 ○编辑 李导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今年以来,国内国际经济虽然开始步入复苏,但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基本面难言明朗。政策面上,管理层关于继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表述和2月份CPI同比上涨2.7%等敏感经济数据使得对政策非紧缩与紧缩的两种预期纠结。由于担心对政策的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市场反而更加谨慎。而对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一历史性的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的投资盈利模式,市场还需要一定的观察、准备和适应期。另一方面,围绕调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关题材成为市场此起彼伏的兴奋点,主题投资在大盘疲弱的情况下,并未沉寂,反而更加活跃。
从去年下半年起,每当题材股愈强而大盘愈弱时,市场都会寄希望于权重股启动,实现所谓的投资风格转换,并带动大盘完成向上突破。当周二银行地产股因人民币升值而出现异动时,又被归于二八转换、大象起舞的预演。其实,市场炒作的是人民币升值的概念,权重股当成概念来炒,恰恰反映了题材炒作的登峰造极。而作为权重板块主体的银行股这几天屡屡冲高回落,也说明了风格转换条件尚不成熟。
笔者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与其期待甚至强求转换,不如换一种理路。对蓝筹股用价值股的投资理念,对题材股用成长股的投资逻辑。大盘蓝筹股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股价的涨跌上,还在于其作为业绩与宏观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的行业龙头公司,能带给投资者持续稳定的优厚红利。
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两会重点议题关注及相关支持政策出台预期增强的影响,而成为近期最热门的主题投资,但主力资金仍像对待前期区域经济概念那样更多追寻其中的交易性机会,急涨急跌难免使市场感觉审美疲劳。其实,无论是按照每一次全球性危机之后,新兴产业都会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扩张引擎的逻辑,还是调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一项长期任务来看,新兴产业都是一个需要用长线眼光关注的重要投资主题。而盲目地做趋势投资,热炒概念,都无法获取相关上市公司高成长机会所带来的长期超额收益,反而会在当前加息担忧的敏感时点承受更大的短期风险。
西方谚语有云,“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大盘蓝筹股和具有高成长机会的题材股,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应以不同的投资逻辑区别对待,各得其所。不过于迷恋和博取所谓风格转换带来的短期超额收益机会,才是理性投资的境界。